1、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体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破坏CD4﹢T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乃至缺陷,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最后导致死亡。
2、病原体
⑴类型:HIV为单链RNA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组。
⑵组成:HIV是由核心和包膜组成的球形颗粒,直径100-120nm。
①核心:包括两条正链RNA、病毒复制所需的酶。核心蛋白P24/基质蛋白P6和P9等将上述成分包裹其中,膜与核心之间的基质由基质蛋白质P17组成。
②包膜:主要嵌有外膜糖蛋白、跨膜糖蛋白及各种宿主等。
⑶分型:根据HIV基因的差异,将HIV分为HIV-1和HIV-2两型,HIV-1是艾滋病的主要流行株.
⑷体抗原抗体系统:HIV感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病毒(HIV)多种蛋白的抗体(抗HIV),但其中和作用低,不产生持久性的保护性免疫,故HIV抗原与抗-HIV同时存在的血清仍有传染性。
3、传播途径
艾滋病目前公认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血液接触和母婴传播。
⑴性接触:HIV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唾液,眼泪,乳汁等体液也含有HIV。性接触传播是主要的途径,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艾滋病急性期,性接触摩擦所致细微破损即可侵入机体致病。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包括性数量艾滋病急性期,性伴感染阶段、性交方式,性交保护措施等。
⑵血液接触:公用针具静脉吸毒,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制品,介入性医疗操作等均可感染。
⑶母婴传播:感染HIV的孕妇可经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也可经产道、哺乳等传给婴儿。
⑷其他:接收HIV感染者的器官移植,人工授精、污染的器械,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等。无证据表明可经食物、水、昆虫或生活接触传播。
4、临床表现
⑴潜伏期:数月至15年,平均为九年,分为以下三期。
⑵急性期:初次感染HIV后的2-4周,持续时间1-3周,以发热最常见,可伴有全身不适,头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CD4﹢T细胞一过性减少,CD4/CD8比例倒置。HIV RNA阳性,P24抗原阳性 ,HIV抗体数周后阳性。
⑶无症状期:从急性期进入或直接进入此期,持续6-8年,无明显临床症状,HIV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此期具有传染性,CD4﹢T细胞逐渐下降,HIV RNA阳性,HIV的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的抗体均阳性.
⑷艾滋病期:感染HIV后最终阶段,持续时间不定,HIV相关症状,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各种机会感染(肺泡子虫肺炎,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口腔等感染),肿瘤。CD4﹢T细胞明显下降,<200/mm³。HIV RNA阳性,HIV抗体阳性。
5、诊断标准
HIV感染的诊断:①流行性病学史:不安全性生活,静脉注射病毒史、输入未经抗HIV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抗HIV阳性者所生子女,职业暴露等。②临床表现:各期临床表现如上。③实验室检查:HIV-1/HIV-2抗体检测是诊断HIV感染的金标准,抗体筛查检测结果需要经蛋白印迹检验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