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恐艾症的护理方法是什么
恐艾症的保健
护理:
恐艾症患者切勿讳疾忌医,应主动寻求医生帮助。
近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表示,北京、上海、浙江、湖南、江苏、广东六省市已开始流行病学调查。纳入流行病学调查的各省疾控中心在多个地方采集的五十九个患者血液,已送往美国的化验室进行检测。根据最近消息,检测并无发现有“阴性艾滋病”的存在。
饮食:
宜保肝食物、糖类、蛋白质丰富食物、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富含胆碱的食物、泻火通便食物。如瘦肉、鱼类、禽蛋类、奶类、香蕉、苹果、绿豆汤、甘蓝、清凉饮料、多纤维蔬菜等。
1、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艾滋病毒;不要进行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可使用安全套;不与别人共用针头,使用已消毒注射器;小心使用血制品。
2、普及宣传艾滋病的预防知识,了解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及预防方法。
3、加强对性知识的教育。有心理问题要及早寻求医生的帮助。
二、什么是恐艾症呢
“艾滋病恐惧症”是一种与艾滋病有关的神经症,发“病”人数增加,与艾滋病毒感染人数的增加有关系。艾滋病恐惧症症状者往往具有过度执拗、要求过度精确及过分坚持的人格特性。他们常常错误地把心理恐惧所引起的一些自主神经症状,认定为艾滋病的症状,每次看医生后,在阴性检查结果和医生细致解释后,心理负担可得到暂时的解脱。但没过多久,新的疑虑会再次产生,使其不得不再次到医院要求检查。
二十一世纪后,人类社会进入了疾病多发阶段,而艾滋病更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难题。疑病型艾滋病恐惧症主要表现在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不相信检查结果,顽固地担心或坚信自己已经被感染了艾滋病。
艾滋病恐惧症表现出精神抑郁、情绪变化多端、严重失眠、对周围事物淡漠、体重下降和周身不适等反应,不少患者认为自己的身体不适就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反复拨打热线电话咨询,或者反复去做艾滋病抗体检测,对阴性结果又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检测不准确或者现有试剂检测不出来自己的病毒。恐艾原因之一是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缺乏了解或是一知半解的缘故,因此普及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是消除恐艾症的根本措施。
三、恐艾症有哪些症状
强迫症状
有一些艾滋病恐惧症者,他们反复思考艾滋病的有关症状或曾经发生过的一些行为――强迫思维,反复检查身体上的可疑体征(如淋巴结肿大等)――强迫动作,甚至对一些常人根本不关心的细节都反复琢磨,认为可能感染了艾滋病。
有一位大学生在别人的引诱下偷尝禁果,在发廊与一位*发生了性行为。之后,他反复回顾每一个细节,检查自己皮肤和黏膜上每一处可疑的破损,生怕那位*有艾滋病会使他感染。在看到艾滋病相关知识后,他又每天必把全身衣服脱光,看遍和摸遍自己全身,皮肤上的每一处红点,都被他怀疑成艾滋病早期的皮疹,身上的每一个包块也被他误认为是艾滋病肿大的淋巴结。尽管经过多次检测排除了感染艾滋病的可能,但他已变得处处谨小慎微,时时害怕被艾滋病感染。他每天反复洗手,夏天出门也要戴上口罩和手套,和别人接触后更是必须洗澡,甚至全身消毒……其实他有时也知道这样做没有必要,但无法摆脱。这种强迫症状可造成他长期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对工作和生活失去兴趣和信心,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与学习。
疑病症状
艾滋病疑病症状者往往具有过度执拗、要求过度精确及过分坚持的人格特性。他们常常错误地把心理恐惧所引起的一些自主神经症状,认定为艾滋病的症状,每次看医生后,在阴性检查结果和医生细致解释后恐艾,心理负担可得到暂时的解脱。但没过多久,新的疑虑再次产生,使其不得不再次到医院要求检查。
四、恐艾症的病因是什么
艾滋病恐惧症者大多有过高度危险的婚前或婚外性行为,而性行为的对象常是暗娼、酒店三陪女或是发廊女,还有的则是网上认识的一些性关系混乱的女性。一方面,这些危险性行为确实会使艾滋病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行为是社会道德规范所不容许的,因而在内心深处他们经常受到道德的谴责和社会的压力。
理智与欲望,道德与本能的斗争常使他们产生矛盾感、羞耻感、负罪感,因而更容易出现艾滋病恐惧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看到或了解到一些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但又对其一知半解,因而夸大艾滋病的传染性,或把艾滋病可能存在的症状作为艾滋病的特异性症状,与自己的感觉一一对号入座,使自己陷入深深的恐惧当中。主要类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艾滋病恐惧症患者不仅仅是由于对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的片面性认识和错误理解恐艾,相当一部分人和本身的性格基础以及其他心理障碍有密切关系,尤其和焦虑障碍关系尤为密切。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可以是有过高危行为的人;也可以是没有过高危行为的人,恐惧完全出自自己的主观想象和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