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6月,美国科学家发布首份艾滋病临床病例报告。这一疾病随后被正式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1983年艾滋病,艾滋病的致病因子被确定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毒。
自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至今,约有7500万(7100-87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3500万(2960-4080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截至2018年,共有3790万人携带艾滋病毒。
艾滋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之中,如血、精液、阴道分泌液和乳汁,可以通过与感染者发生未保护的性交、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注射毒品、输入受艾滋病毒污染的血液制品等途径传播,还可由受艾滋病毒感染的母亲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期间传播给婴儿。
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几十年来,艾滋病感染率急剧上升,死亡率也不断攀升。不过,一种新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终于见效,开始延长感染者的生命。截至2018年,获得这种治疗的人数为2330万人,与之相对比,2010年这一数字为800万。但是,虽然新增感染者人数在下降,每年新感染人数以及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仍多得无法接受。2015年,约有110万名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约120万人因艾滋病死亡。
新增感染者人数减少了16%(儿童为41%),艾滋病相关死亡在2004年达到峰值后,已出现下降。
艾滋病署
联合国大家庭一直是抗击艾滋病的先锋队。1996年成立的联合国艾滋病毒/艾滋病联合规划署(艾滋病署)致力于协调各方努力对抗艾滋病。艾滋病署是联合国大家庭中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联合机构,汇聚了联合国系统下10个组织的努力和资源,为的是将世界联结起来共同对抗艾滋病。这些组织包括:难民署、儿基会、粮食署、开发署、人口基金、禁毒办、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卫组织和世界银行。
终结艾滋病目标千年发展目标
2000年,世界领导人在联合国大会千年首脑会议上制定了多项具体目标,旨在遏制并扭转艾滋病毒蔓延。各国国家元首和政府代表通过了《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的承诺宣言》,其中载有一系列致力于扭转疫情的国家目标和全球行动。2002年,全球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成立。2006年,大会举行高级别会议,审查自第二十六届特别会议以来各目标实施的进展情况,并通过了载有53点内容的《政治宣言》,以实现全面普及艾滋病毒预防、治疗、护理和支助服务的目标。
2011年6月,世界领导人齐聚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艾滋病问题高级别会议。他们的承诺为全球艾滋病防治的后续工作指明了方向。
2015年,世界实现了关于艾滋病方面的千年发展目标6:遏制并扭转艾滋病疫情。这一卓越的成就标志着全球健康目标首次得到实现并超越。截止2015年中期,近1600万名艾滋病毒感染者获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这一数字是5年前的两倍。
世界已经遏制并扭转了艾滋病毒的蔓延。疫情已有所好转。自疫情高峰期以来艾滋病,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和因艾滋病死亡人数已大幅下降。现在,我们需要更上一层楼,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可持续发展目标
2015年,联合国会员国一致通过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吸取防治艾滋病毒的经验教训将有助于实现许多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尤其是目标3健康福祉,以及性别平等和增强妇女权能、减少不平等、全球伙伴关系及公正、和谐和包容社会的目标。
终结艾滋病的“快速通道”:三个 “90% ”的目标
为了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艾滋病署建立了一种“快速通道”,以期在2020年前实现一系列目标。这些目标包括:90%的艾滋病毒携带者知道自己受到病毒感染,90%知道自己受感染的艾滋病毒携带者获得治疗,90%接受治疗者体内的病毒载量得到抑制。目标还包括将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减少75%,以及消除艾滋病相关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