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艾滋病,一直是医学难题。最近《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伦敦一名男子在接受干细胞移植后,已近三年未检测出HIV病毒治愈艾滋病,可能是第二例治愈艾滋病的患者。消息一出,很快引起全球轰动,甚至惊动了美国总统特朗普。
据报道,一年多以来,这名“伦敦病人”都没有再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如果他能继续保持HIV病毒检测不到的状态,就有望成为第二例治愈艾滋病的患者。
不过,研究团队则表示,目前谈“治愈”还为时尚早,他们更倾向于“长期缓解”。“2年后,如果结果依然积极,或许我们就可以认为‘治愈’了。”项目负责人、伦敦大学学院的病毒学家拉文德拉·古普塔(Ravindra Gupta)解释称。
柏林病人的成功,可以“复制”吗?
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有近3700万人感染HIV病毒。艾滋病进入“慢病时代”,通常艾滋病患者需每日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来控制病毒。一旦停药,潜伏的病毒可能会“反弹”(一般需要2~3周)。
史上第一位被公认为艾滋病治愈的是被称为“柏林病人”的蒂莫西·布朗(Timothy Brown)。2007年,同时患有艾滋病和白血病的美国人布朗,在德国柏林接受了携带CCR5基因突变捐赠者的干细胞移植,随后体内HIV病毒下降直至检测不出。一年后,布朗因白血病复发,再次接受了来自同一捐赠者的干细胞移植。此后,两种疾病均从他体内消失,至今未复发。
但在布朗之后,再无其他艾滋病患者治愈的消息,直到10多年后的“伦敦病人”。“伦敦病人”2003年被检测出HIV病毒感染,并于2012年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2016年5月,他因霍奇金淋巴瘤而接受了干细胞移植治疗接受了干细胞移植,从2017年9月开始停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至今病情不断缓解。
这两位患者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因血液肿瘤而接受了携带有CCR5Δ32基因突变的捐赠者的干细胞移植治疗。
说起CCR5基因,不少人或许还有印象。去年引发全球争议的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就是通过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对婴儿的CCR5基因进行了修改。CCR5基因编码的CCR5蛋白,被认为是HIV病毒入侵免疫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理论上说,如果该基因出现变异或缺失,就有可能抵御HIV病毒入侵。在北欧人群中有10%的人存在天然的CCR5基因缺失,因而他们对HIV病毒有较强的“免疫力”。
那么,柏林病人的成功可以“复制”吗?其实,与“伦敦病人”一道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共有38人,前面还有一例“杜塞尔多夫病人”,情况与他相似,目前已停药4个多月,有望成为第三个可能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具体细节将在学术会议上公布。
而在此之前,至少还有6名同时患有艾滋病和血液肿瘤的病人接受了类似的干细胞移植治愈艾滋病,但不幸的是,他们都未能成功,有些人在接受移植后病毒卷土重来,还有一些患者死于血液肿瘤。CCR5基因突变是否是唯一的关键,目前还不得而知。
墨尔本大学彼得·多尔蒂感染和免疫研究所主任沙伦·列文、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临床研究院格雷厄姆·库克等艾滋病专家警告,这两个病人采用的方法过于危险,代价高昂,并不适合大多数患者。干细胞移植可能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致命。在患者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的风险远大于每天服药。大多数HIV感染者对日常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反应良好。
此外,要找到能配型成功的供体,概率本身就很低。特别是对于中国人,要找到配型成功且携带CCR5Δ32基因突变的供体,无疑大海捞针。
新的方向
此前,宾夕法尼亚大学传染病专家巴勃罗·特巴斯(Pablo Tebas)团队曾进行过一种尝试:他们从艾滋病患者体内采集白细胞,在体外利用锌手指核酸酶基因编辑技术敲除CCR5基因,并进行了扩增,最后再将这些被编辑过的细胞重新输入患者体内,希望能在患者体内发挥作用。
在小规模试验中,15名患者在接受“细胞治疗”后停止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虽然最终HIV病毒还是出现了“反弹”,但时间比未接受治疗的患者晚几周。尽管这离“治愈”还很远,但研究者认为,将该方法与其他干预手段结合,或许有望成为未来治愈艾滋病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