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王医生,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多年。有人向王医生提问说:怎么知道一个人是不是 HIV 感染者?比如身上的一些变化之类的?
关于能否通过身体在外变化来区分对方是否是感染者,王医生反复强调,处在感染早期,还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感染者,是没办法通过身体外在变化去判断的,因为处在感染早期的感染者,没有任何肉眼可以区分的症状和体征。即便急性期可能会有一些症状,仍然不具有特异性,也就不具有诊断价值。
此外,有一点需要提醒,感染艾滋病毒后即便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却同样具有传染性,尤其感染早期,病毒大量复制,体内病毒含量很高,传染性更强。
因此,试图通过外在体征来判断对方是否健康,这种方法并不可取艾滋病急性期,也不能成为不采取防护措施的依据。
那如何才能确定对方是否是感染者呢?方法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检测来确定对方是否感染。
那有朋友就在想,如果发生行为前,给对方做个hiv快速检测,结果如果是阴性,是不是就可以不采取防护措施了?
方法很智慧,也可以规避掉很大的感染风险。但是艾滋病毒很狡猾,它进入人体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增殖到足够的数量,达到现有检测技术的检测阈值,随后才刺激机体产生足够数量的抗原,最后才产生足够数量的抗体,这也就是窗口期存在的原因。
什么是窗口期?窗口期的意思是病毒进入人体以后,到产生足够的病毒检测标志物的时间。因为这段时间就像窗户遮蔽了病毒,让人无从知道它的存在。
有人说,核酸检测不就是检测病毒本身吗,为什么病毒进入人体以后不能立即检测出来,还存在窗口期的问题?因为任何实验仪器都有检测阈值的问题,不是只要有病毒就可以检测出来,而是需要病毒达到足够的量,才能用现有检测技术检测出来。抗原抗体之所以存在窗口期也是同样的道理。
按照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最新艾滋病毒感染诊断标准,根据现有检测技术,检测核酸,抗原,抗体的窗口期,分别为一周左右,两周左右和三周左右。
重要提醒:处在窗口期的感染者,虽然用现有检测方法检测不出来,但同样具有传染性,这也是事前检测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原因。因此提醒大家,防护措施时刻不能忘。
那感染艾滋病毒后会有哪些急性期症状呢?这些症状能否作为推断感染的依据呢?进入艾滋病期可能会出现哪些并发症呢?
感染艾滋病毒后病程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急性期、无症状感染期和艾滋病期。
急性期通常出现在感染艾滋病毒后的2到4周,有一些感染者会出现一过性的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盗汗,乏力,腹泻等症状,一般持续1到3周。
经常有朋友会在危险行为后用这些症状问王医生,我是不是感染了?
再重申一遍,急性期症状不具有特异性,也就是很难和普通的感冒或者其他病毒感染进行区分,所以没有人可以通过这些症状就告知你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的诊断必须要有实验室检测依据。
还要提醒大家,也不要认为危险行为后没有这些症状就是没感染,因为有一部分朋友感染后确实没有这些症状,或者症状轻微没有感受到。所以不能试图通过症状的有无来推断是否感染,既不准确,也不科学。
急性期过后,会进入无症状感染期,这时候病人没有任何外在可以识别的症状和体征,但是如果不经治疗,病毒对机体的破坏会持续存在,人体的免疫力持续下降。
当CD4+T细胞低于200或者不管CD4+T细胞水平如何只要出现了机会性感染甚至机会性肿瘤,就认为患者已经进入了艾滋病期。
艾滋病期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如肺结核、卡氏肺囊虫肺炎、隐球菌脑膜炎、弓形虫脑病、卡波济肉瘤及淋巴瘤等。但需要澄清一点,不是感染了肺结核就和艾滋有关,因为普通人群也会感染肺结核。
那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必要识别艾滋病毒感染者呢?
实际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很明确,就是血液,性接触和母婴,只要远离危险行为,日常的生活接触都不具有感染风险,比如一起工作,就餐,共用公共生活用品都不会导致感染。因此,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区分艾滋病人没有意义艾滋病急性期,还会让恐艾的朋友徒增担心。
而在工作生活中不对艾滋病毒感染者进行识别,也可以让他们回归社会,正常工作和生活,通过劳动,体现自身价值。#非常病例##流行病学的传播途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