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大二的女学生朱力亚在音像店邂逅了一位外国黑人留学生马浪,两人很快谈起了恋爱。
2004年,马浪因患有艾滋被遣送回国,朱力亚也不幸感染艾滋病,几次自杀未遂后,她重新振作起来,写了一本《艾滋女孩日记》,并在全国各地进行演讲,她最终走出阴霾了吗?如今,她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本期子牙童趣人物纪,就带你一起去看看朱力亚跌宕起伏的人生。
音像店偶遇,很快坠入爱河
1982年,朱力亚出生于陕西的一个普通家庭,母亲高中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大公司工作,父亲则是一名没受过太多教育的货车司机,但母亲却为了爱情不顾家人的反对,选择和父亲在一起。
婚后母亲辞掉工作,并生下了朱力亚,然后在农村的田地里搭建塑料大棚,以种蔬菜为生。
父亲则一直开货车赚钱养家,一家三口过着平凡且温馨的小生活,而父母都希望女儿未来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很重视孩子的教育。
所以朱力亚从小就很懂事,也很独立,虽然最后只考上了中专,但她也凭借自己的努力,很快就被保送到了武汉的一所大学,攻读英语专业。
2002年,朱力亚一人前往武汉,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涯,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她在这里度过了非常充实的一年,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结交到了许多朋友,到了大二时,她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和学习。
有天,朱力亚前往学校附近的商业街,进入了一家音像店,打算够买一些喜欢听的歌曲,却遇到了一位皮肤黝黑的外国男人,他因为语言不通,正在跟服务员费力地交流。朱力亚见状,便好心地上前充当翻译,替两人解决了问题。
事后,外国人很感谢朱力亚,邀请她一起去逛街,期间他们聊得非常愉快,朱力亚也得知对方叫马浪,来自北美巴哈马一个富有家庭,现在在武汉一所大学读医学研究生。
朱力亚从马浪的言行举止中看出他是一位有礼貌有教养的人,对他的第一印象非常好,也愿意跟如此优秀的人交朋友,于是在分别前跟他交换了联系方式。
回到宿舍后,朱力亚便在当天晚上收到了马浪打来的电话,这让她感到很惊喜。
而后续几天,他们都会电话聊天,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充满着欢声笑语,两人也渐渐熟络起来,对彼此产生了更多的好感。
朱力亚和马浪熟悉后,便收到了对方的邀请,希望能在周末和她看一场电影,经过这几天的了解,朱力亚认为马浪是一个很不错的人,也就放下戒备心,去跟他见面了,他们也确实度过一段美好的约会时光。
后来,两人便经常相约出去游玩,感情也在其中渐渐升温,热情的马浪与温婉的朱力亚碰撞出灿烂的火花,两人也自然而然地坠入爱河,面对7岁的年龄差,朱力亚也并不在乎,和马浪谈起了恋爱。
恋爱后艾滋病自述,朱力亚把男朋友介绍给了身边的朋友,但朋友们却不看好这对恋情,纷纷劝她清醒一点,小心被骗受伤。
但朱力亚则认为自己才是最了解马浪的人,非常信任他的为人,也就没有把朋友的话放在心上,而她更没有把恋情告诉父母,跟马浪谈起了一场隐秘却自由的爱情。
因为这是她的初恋,所以她非常珍惜这段感情,年长的马浪也无微不至地照顾、关怀她,让她一度坚定地认为,自己会和马浪携手共度余生。
她甚至还从宿舍搬出去,住进了马浪租的小房子里,两人同居的日子,在朱力亚看来是最幸福的时光。
感染艾滋病,写书全国演讲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了朱力亚对未来美好的幻想。2004年,马浪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先是频繁地咳嗽,然后经常发高烧,不管朱力亚怎么照顾他,情况都不见好转。
结果一段时间后,马浪的身体上又冒出了许多红疹子,这可吓到了朱力亚,她想要带马浪去医院检查,但马浪本身就是学医的,他自称这只是水土不服,问题不大。
朱力亚也不懂什么医学,再次相信了他的话,认为马浪会治愈好自己。
然而,有一天,马浪突然告诉朱力亚,他要去北京处理签证相关的问题,朱力亚没有多想,就送他走了,可是这一别,马浪再也没有回来,甚至还彻底失去了联系。
这下,朱力亚可慌了,猜测了多种可能,但她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干着急。
就在她还期盼着有天马浪会回到自己身边时,学校的一位老师找到了她,告诉了一个令她无比震惊的事实。
在学校今年的例行体验中,马浪被查出艾滋病晚期,被学校遣送回国了,并不是去北京处理签证,马浪也根本不是美国富二代,而是来自非洲赞比亚,在当地已经结婚了。
老师传达出来的信息虽然简短,但每句话的信息量却巨大,朱力亚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她多么希望这是老师搞错了。
但当老师带她去医院检查时,检查结果再次给了她沉重一击,她被确诊为艾滋病毒携带者,那一刻,她才接受了事实,直接崩溃大哭。
艾滋病在那个年代,是多么令人恐惧的事物,才22岁的朱力亚也无法直面病毒的困扰,她的人生仿佛一下子跌入了黑暗的深渊中。
她也很快被学校劝退,这让她感到十分绝望,觉得任何死亡方式都比得艾滋死去好,于是天天计划着怎么意外死亡,但都没能成功,最终在父母的劝解下,她才慢慢走了出来,决定继续活下去。
但她却再也回不了家和父母一起生活,而是过上了孤独的流浪生活。
一开始,朱力亚感到很迷茫,她不知道一个艾滋病患者该如何在这个社会上正常地活下去。
当她得知湖北也有六名被感染的大学生后,她开始试着寻求同伴,最后只有两人愿意见她,但也足够缓解她的焦虑。
之后,她又去了河南的文楼村艾滋病自述,见到了更多与艾滋病抗争的村民,正是这两件事,让她鼓起勇气,决定去改变艾滋病患者的处境。
朱力亚主动联系了《南方人物周刊》,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公开患有艾滋病的人。
这还不够,她还专门写了一本《艾滋女孩日记》,让更多人深入地了解艾滋病患者,减少对他们的歧视,并呼吁社会给他们公平的待遇,让他们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
很多人在读过她的书后,都感到很震撼,除了佩服朱力亚的勇敢之外,他们也开始关注艾滋病人。
比艾滋病更可怕的是人心,为此,朱力亚还开展了全国演讲,把自己的经历一次又一次地揭开给大家看。
她并不觉得痛苦,反而越发感到自由,不用撒谎隐瞒的生活太好了,朱力亚以乐观积极的心态给大家普及防艾知识,也收获了更多人的关怀和理解。
再次面对死亡,朱力亚的心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觉得死去太遗憾了,活着才是最大的财富,她也终于走出了阴霾,重新振作起来,决定高质量地活着。
如今,有人说朱力亚早已因病情恶化而去世,也有人说她在老家过着平静安稳的生活,不希望被打扰,所以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朱力亚曾给艾滋病患者带来的勇气和希望,将会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