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病毒的真身,是一组带着遗传信息的小编码,叫RNA。为了保护这组小编码不暴露,它在表面裹上了一层外膜。外膜上还镶嵌着一个个小犄角,都是蛋白质,贼丑贼丑的。是的,你没看错,HIV病毒就这么点儿家当:一组小程序,一件薄膜一样的外套,还有几个蛋白质犄角。
HIV是核糖核酸(RNA)的逆转录病毒,目前认为感染HIV的人为本病的唯一传染源,包括AIDS患者和无症状HIV感染者。AIDS患者和无症状HIV感染者的各种体液均有传染性,如血液、精渡、唾液、宫颈分泌物、脑脊液、泪液、乳汁和尿液等,其中血液、精液和宫颈分泌物病毒含量最高,传染性最强。艾滋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性的接触,尤其是同性恋者之间不正当的性接触。另外,静脉内注射毒品而感染,或者治疗性输血、注射血制品、分娩和哺乳等,也可能传播。
一. HIV的感染过程有哪些?
人体初次感染HIV后,病毒就开始在人体中复制和扩散,在临床表现大致分为4期。
1、急性期
感染初期。也叫艾滋病急性感染期,又称“窗口期”。感染后,少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喉炎、皮疹、淋巴结肿大等,随后这些症状会消失。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窗口期”为3-6周。由于艾滋病急性感染期时,症状比较轻。
2、无症状期
艾滋病潜伏期。因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往往不能确定出感染的具体时间,故只好从出现前驱症状或血清抗-HIV抗体阳性算起,约数月到几年。从科学态度出发,真正的潜伏期应是1~12年,平均6年。这时的病人被叫作“HIV携带者”,潜伏期症状不明显,表面上大多数感染者是健康的,与正常人没有区别。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此期血清中可查出HIV,自感染4~8周后在感染者血清中可查出HIV抗体,但外周血中HIV抗原含量很低或检测不到。
3、艾滋病前期:艾滋病前期是指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这时艾滋病会出现续性的淋巴节肿大,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头颈部、腋窝、腹股沟、颈后、耳前、耳后、股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等症状。艾滋病前期出现的淋巴结肿大一般会持续半年以上;体重减轻10%以上;持续数月的周期性低热;夜间盗汗;口腔出现毛状白斑是早期诊断艾滋病的重要线索。
4、典型艾滋病期:典型艾滋病期由于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艾滋病急性期,容易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病变可表现在人体类的各个器官方面,如肺、口腔、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脏、肾脏、眼、关节、皮肤等等。1年内死亡50%,3年死亡80%,5年基本全部死亡,指的是那部分已经进入艾滋病期,并且没有接受正规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这期间病人体内几乎没有任何免疫力了,不堪一击,所以1年内死亡50%,这个数据甚至还是保守的了。
二.艾滋病的发病机制是:
艾滋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CD4+T淋巴细胞在HIv直接和间接作用下,细胞功能受损和大量破坏,导致细胞免疫缺陷。由于其他免疫细胞均不同程度受损,因而促使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1、病毒动力学
HIV进入人体后,24~48小时内到达局部淋巴结,5天左右在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病毒成分。继而产生病毒血症,导致以CD4+T淋巴细胞数量短期内一过性迅速减少为特征的急性感染。大多数感染者未经特殊治疗CD4+T淋巴细胞可自行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但病毒并未被清除,形成慢性感染。慢性感染包括无症状感染期和有症状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持续时间变化较大,从数月到数十年不等。平均约8年,表现为CD4+T淋巴细胞数量持续缓慢减少(多为800个/μl?350个/μl);进入有症状期后CD4+T淋巴细胞再次快速地减少,多数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350个/μl以下,部分晚期患者甚至降至200个/μl以下,并快速减少。
2、HIV感染与复制
①入侵:一般认为HIV进入人体后能选择地侵犯有CD4受体的淋巴细胞,主要为T4淋巴细胞,HIV的包膜蛋白GPl20与T4淋巴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然后HIV脱壳进入宿主细胞。
②整合与潜伏:在胞浆内经病毒逆转录酶作用,以病毒RNA为模板艾滋病急性期,合成DNA互补链,再以此为模板,形成互补的DNA双链,然后环化形成dsDNA并入胞核,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中,成为前病毒,感染进入潜伏期。
③激活:一俟受染细胞被激活,前病毒DNA转录成病毒RNA,同时合成病毒各种结构蛋白,经装配后形成大量的新病毒颗粒,以芽生方式从细胞表面释放出来,继续攻击其他T4淋巴细胞。
3、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
(1)HIV病毒对受感染细胞溶解破坏和诱导细胞凋亡直接损伤;gp120与未感染HIV的CD4+T细胞结合成为靶细胞被CD8+细胞毒性T细胞(CTL)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及抗体依赖性细胞毒(ADCC)作用攻击而造成免疫损伤破坏,致CD4+T细胞减少;HIV可感染骨髓干细胞,使CD4+T细胞产生减少。
(2)CD4+T淋巴细胞的极化群Th1/Th2失衡:Th2呈极化优势,而抗病毒免疫应答弱化,抗原呈递功能受损,IL-2产生减少和对抗原反应活化能力丧失,使HIV/AIDS易发生各种感染。
(3)病毒感染导致胸腺组织的萎缩和胸腺细胞的死亡等。HIV引起的免疫异常除了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还包括CD4+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功能障碍和异常免疫激活。
4、单核-吞噬细胞(MP)功能异常
MP表面也有CD4分子,也可被HIV感染。吞噬细胞有对抗HIV感染所致细胞病变作用,但部分MP功能异常,抗HIV和其他病原体感染能力下降。HIV感染后,诱导产生一种与NF-κB核因子抗原性相结合因子,防止细胞凋亡,使HIV在MP中持续复制而成为病毒贮存场所,并可携带HIV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5、B细胞功能异常
B淋巴细胞表面低水平CD4分子表达,可被HIV感染。感染HIV的B细胞功能异常,出现多克隆化,循环免疫复合物和外周血B淋巴细胞增高,对新抗原刺激反应降低等。
6、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异常
HIV感染者早期即有NK细胞数量减少。可因细胞因子产生障碍或HIV通过gp41直接抑制NK细胞的监视功能,使HIV感染者易出现肿瘤细胞。
7、异常免疫激活
HIV感染后,免疫系统可出现异常激活CD4+,CD8+T细胞表达CD69、CD38和HLA-DR等免疫激活标志物水平的异常升高,且与HIV血浆病毒载量有良好的相关性,随着疾病的进展,细胞激活水平也不断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