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为“生命至上 终结艾滋 健康平等”。什么是艾滋病?它有哪些传播途径?又该如何预防呢?人民网记者就此采访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董莉。
“艾滋病艾滋病急性期,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该病的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以下简称HIV),亦称艾滋病病毒。”董莉医生表示,该病毒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被感染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最终引起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发生,危及生命。
董莉医生介绍,患者从初始感染HIV到终末期是一个较为漫长复杂的过程,会经历不同的疾病阶段,与之相关的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临床表现及症状、体征,感染HIV后病程可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由于HIV感染早期阶段缺乏典型症状或无明显不适症状,患者极易忽视。临床上,很多初次诊断的HIV感染者就已经进入了“艾滋病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此阶段的患者免疫功能极度缺陷,易出现各种感染及肿瘤,也是因艾滋病而死亡的主要人群。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是艾滋病的唯一传染源,其中无症状的HIV感染者因不被防范而成为更为重要的传染源。”董莉医生谈到,HIV主要存在于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眼泪及乳汁等体液中。
董莉医生提示,HIV的传播途径有三条,一是经性接触传播,不安全性行为是导致艾滋病性传播的主要原因,包括不安全的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二是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制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等。三是经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妊娠、分娩和哺乳三个阶段,病毒通过胎盘、产道和乳汁传播给胎儿或婴儿。
“迄今为止,HIV疫苗仍处于研究阶段,因此艾滋病的预防尤其重要。”董莉医生表示,要了解艾滋病的危害及常见传播途径;远离毒品,抵制毒品艾滋病急性期,避免共用注射器注射吸毒引起的传播;避免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如果发生了高危行为要进行自我筛查;HIV感染者的配偶或性伴侣、有不洁性行为者等艾滋病高危人群,要正确使用安全套,采取安全性行为,定期到医院进行HIV感染筛查等;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
(视频制作:实习生宋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