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名为“重大突破!第二例艾滋病被治愈或将诞生!患者已停药一年多!”的新闻,上了热搜。
文中称,一名伦敦病人已停用抗艾滋病毒药物一年多,可能成为全球第二位被成功治愈艾滋病的患者。
暂且不论患者接受骨髓移植手术的难度和费用问题,单说艾滋病这一困扰医学领域的重点课题。
多年来,围绕艾滋病患病人数、致病原因、临床表现展开的研究数不胜数。
但截止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药物。
毒品,尤其是新型毒品迅速兴起,也给艾滋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渠道。
据悉,新型毒品吸食者一般由于在吸食后会出现幻觉、极度的兴奋、抑郁等精神病症状,急需发泄,而吸食、贩卖新型毒品人员基本都在歌舞娱乐场所内活动,造成新型毒品蔓延与滥用,从而引起包括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传播蔓延,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同时,毒品贩卖可以快速聚集财富,藏毒、带毒成本低,加之现代人急于成功以及对金钱极度渴望的心态,尤其在一些艰苦偏远地区,那里的山区人民文化水平低,迫切想融入大城市,但自身缺乏职业竞争力、法制观念淡薄,这时候,毒品就成为他们迅速积累财富的重要手段。
我国自198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感染艾滋病人数不断上升,且感染者多是青壮年,很多家庭因此分崩离析。
近年来,艾滋病感染群体逐渐向青少年扩散。制毒者把目标消费群体瞄准了生理和心理都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少年。
由于青少年尚未步入社会,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新奇事物怀揣憧憬,容易受骗、受诱惑,再加上寻刺激、赶时髦的心态,更加使得新型毒品乘虚而入。
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中治愈艾滋病,以年轻人居多。
而在近年全国各地频频发生由毒品诱发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因吸毒诱发的高达80%,这些,大多与新型毒品的流行脱不了干系。
据调研,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接近5800万,集中分布在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等省。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理缺陷,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对留守儿童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容易产生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拜金主义”等思想,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使得毒品趁虚而入。
当前,全球同性性取向人数趋于上升。根据网络数据调查显示,加拿大国内同性人口数量占比最高,为18%,中国至今已有6550万同性恋者。
同性行为,尤其是男男的同性行为,已经不再是一种心理问题,而是引发艾滋病的又一重要根源。
据调查治愈艾滋病,男同性恋的性接触比异性性接触更容易发生艾滋病,男同性恋发生艾滋病的几率是异性的十倍,可能达到1%或2%。
80年代以来,同性恋话题的研究成为社会热点和关注领域,部分媒体对同性恋问题也开始予以正面报道。
2001年11月,“第一届中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大会”召开,对男男性接触者与艾滋病流行关系进行专题讨论。
2001-2002年,由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项目办公室资助的4个针对男同性恋人群的项目在云南、四川、北京和青岛启动。
与此同时,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也在全国陆续启动。
多年来,世界各国的医护专家都一直致力于艾滋病的防控和治疗,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是一项刻不容缓,复杂而长期的艰巨任务。
如何从根本上消除毒品、同性恋,这些滋生艾滋病的土壤,从根源上杜绝艾滋病的产生,已经不仅是一个卫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无论如何,热搜上的这则新闻,都为我们治愈艾滋病提供了一些希望,不久的将来,不仅艾滋病,那些医学领域的疑难杂症也一定会被攻克,这些,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