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在悟空问答上看到有人提问:为什么艾滋病病人越来越多?正好趁这个机会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我国将HIV感染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一)急性期
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左右。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
(二)无症状期
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此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三)艾滋病期
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主要表现为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部分病人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艾滋病病人真的越来越多了吗?
我们来看最近的调查结果,根据中国CDC的数据,2012年至2018年期间,艾滋病的新发例数和死亡人数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1-7月新发例数39483例,死亡数11454例。由此可知,艾滋病病人的数量确实在增加。但可喜的情况是,虽然全球艾滋病病人的人数都在增长,但总体新发发病率及死亡率这几年已经呈减缓趋势。
那艾滋病病人为什么还在增加呢?
上海疾控中心发布了一项调查表明,老年人的艾滋病的人数较前明显增加。这或许能反映一部分问题:虽然大众认知水平提升,但老年人的自我防护意识还是相当薄弱的。
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男性,可能是其中比较危险的群体,这和男女的生理差异有关。临床上,我碰到的最后确诊为艾滋病的病人中老年男性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而他们当中听说过艾滋病的居然几乎没有,更不要说有意识地去防护了。
还有一类人群的健康意识也很淡薄,那就是青少年人群,尤其是是年龄<20岁的年轻人。
就在前不久,我的同事在门诊就碰到一例HIV初筛阳性的小年轻,一看年龄,才18岁。这个年轻人在事发后过了3月才想起检查下。等电话告知检查结果时,他的反应几乎是崩溃的。问他为什么这么晚才来检查时,他却说当时只是一时冲动,追求刺激,并没有意识到,后来看到一则新闻,里面的艾滋病病人和他有相同的经历,他才赶紧来查下。
后来,这个年轻人被确诊为HIV携带者,可以想象他今后的生活将会是无尽的灰暗,美好的人生才刚开始,却被自己的无知毁灭!
所以,加强对老年人和青少年的艾滋病知识的宣传与教育非常重要。
艾滋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现在,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观念开放了许多,有时候,我们无法完全遏制青少年人群的"猎奇"心态,但作为父母,至少要教他们戴好套套!
这是因为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性接触仍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而最方便且防护效果较为理想的方式就是安全套。
艾滋病其他传播途径还有血液传播艾滋病急性期,如瘾君子们共用注射器、输注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器官移植等都属于这个途径。
而通过孕妈妈直接感染给胎儿的情况,随着婚检、产检的推广,现在已经不多见。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但一般的生活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比如:
(1)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抚摸;
(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同进餐;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公共浴池、电话机、公共汽车;
(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居住、咳嗽、打喷嚏、谈话。
(5)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艾滋病急性期,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怀疑自己可能中招怎么办?
我记得很早之前有一部港片叫做《雷霆第一关》,宣萱饰演的女主角是一个警察。有一次,她在缉毒工作中被一个自称有艾滋病的瘾君子使用过的注射器扎中。但她最后并没有感染HIV。
为什么呢?
除了 HIV本身在外界环境中生存里较弱以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做到了暴露后预防,即在可能暴露后通过短期的抗病毒治疗以减少感染HIV的可能性。
在发生HIV暴露后尽可能在2h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24h,但即使超过24h,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用药疗程一般为28天。
一般来说,阴道分泌物、血液、羊水等体液传染性较高,而唾液、汗液等体液含HIV极低,传染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是否需要用药,还需根据暴露的级别综合决定,建议及早至当地医院感染科或疾控中心由医生进行评估。
但如果是没有防护的性接触,对方是HIV携带者或者艾滋病患者,不要怀疑,你绝对是非常高危的,事后必须立刻进行暴露后预防。
通常,HIV暴露后应立即并在第4周、8周、12周和6个月后检测HIV抗体。一般不推荐进行HIVP24抗原和HIVRNA监测。
#清风计划##健康科普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