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性病学术 > 艾滋病 我国已成功治愈艾滋病:比起艾滋病,更恐怖的是对艾滋病人的恐惧和偏

我国已成功治愈艾滋病:比起艾滋病,更恐怖的是对艾滋病人的恐惧和偏

阅读数:            发布:2023-03-30

前段时间,几张微信聊天的截图,让人背脊发凉。

一名疑似患有艾滋病的男人,在跟朋友炫耀他的“功勋”。

艾滋成了他的武器,用性的方式传播艾滋,在他那里似乎成了一件“替天行道”的事。

那段时间,周围很多人都像着了魔。网络上“恐艾症”相关话题,留言栏新增了不少求助。女友让男友反复去医院检查是否患有艾滋病;丈夫拿到了结果为“阴性”的化验单治愈艾滋病,任怀疑自己有病,不敢与妻子亲密接触。

艾滋似乎奸笑着闯入了人们的灵魂,而不是身体。

1.莫名的恐惧使我们沦为奴隶

早些时间,我听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A城有一个特别微信群,男的入群500元,女的免费。小张知道前女友在群里之后就心生报复,花了500元入群后,小张将仿造的艾滋病病例发到群里,并说前女友知道自己的病。第二天,小张的前任就被群友暴打了一顿。更夸张的是,之后这件事被传开,整个城镇都弥漫着恐慌,人人都相互猜忌。

科学论述恐慌可以分为两种,个体恐慌和群体恐慌。对于普罗大众,个体恐慌是良性的,他让我们心生敬畏,提前做出反应。比如,我恐惧艾滋病,就会提前有所预防,避免与陌生人产生过度亲密的行为。

而群体恐慌是灾难性的,他让人们无法冷静思考,而是靠本能驱动。比如,2015年沙特阿拉伯圣城麦加朝觐时,发生严重踩踏事故导致717人死亡,863人受伤。

当居心叵测的人,把艾滋病变成一种群体恐慌。人们对艾滋的误会和仇视以及恐惧只会放大。至此艾滋病比白血病、癌症还令人胆寒,艾滋病患者在面对生命威胁的同时治愈艾滋病,还会被人们用有色眼镜看待。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恐艾”。

在百度贴吧,有一个“恐艾吧”,这是国内恐艾群体最大的社区。关注人数9W,发帖量1239W,贴吧里有人连续半年更新着自己的检查结果。

这样的人群一直不被人们关注,旁人只会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将他们定义成“自讨苦吃”。

不可否认,这之中有不检点的人。但大多数还是因为正常的性行为,或不慎沾染带病者血液而产生得病的恐慌。

之前重庆公交车坠桥事件,在为调查清楚之前,大众都抨击女司机。女司机一时间成了“马路杀手”的别称。而之后,事实证明,公交车坠桥和女司机半点关系没有。难说这样的偏见不就是源于刻板认识和以偏概全。

有人说恐艾的原因是当事人对艾滋病的不了解。我认为更多是大众对艾滋的不了解导致,当人们都排斥厌恶艾滋病人群,就更害怕自己已经成为人群中的一个。

2.用暴力面对恐惧是我们的无知和偏见

同样因为那几张截图,我还和朋友开了一场“奇葩说”。小胖墩直言:“国家就应该把这些艾滋病人曝光,然后圈养起来,省的祸害人。”

我说:“这得艾滋病的也不全是坏人啊。”

“这种人,多半是吸毒、卖血、乱搞的,而且容易报复社会,你没看新闻经常说艾滋病人用针扎人,把剔过牙的牙签放回去,不差别传播。对他们,另可错杀1000,也不能放过1个。”小胖激动的说。

“那些都是谣言,艾滋病毒暴露在空气中很难存活的。”我辩解道。

“哼,你这么了解,你是不是艾滋病啊。”

人的恐惧源于未知,面对恐惧怒不可遏,那是无知。

艾滋病的第一个悲剧就源于造谣。

1982年前,因为许多患者不愿意从实透露自己的私生活,艾滋病一直让医学界头痛。1982年,盖二坦·杜加挺身而出,年仅29岁的他是一名艾滋病患者,他主动列出了他72名性伴侣的名单。

经过排查,72名性伴侣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症。

杜加的坦诚助推了研究,到1983年,科学家找到了引发艾滋病的元凶——人免疫缺陷病毒。

然而,这伟大的一步,却是由一个青年的生命换来。

在科学家发表的论文中,杜加被称为病人o,因为o和0长得像,民间传出这样的谣言:“杜加是0号病人,是艾滋病的源头。”

铺天盖地的社会舆论勒住了杜加的脖子。这个奉献自己甘为医学小白鼠的英雄,却成了把瘟疫带到美利坚的恶魔。

1984年,刚满31岁的杜加,背负着病魔以及比病魔让人疼痛数万倍的舆论压力,离开了人世。

之后的30年里,美国人一直认为自己用语言捍卫了正义,没有人质疑0号病人故事是否真实,没有人察觉一个年轻生命换来了自己内心恐惧的淡化。

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完全了解了艾滋病,世界卫生组织在1988年将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

红丝带成为这一天的最耀眼的事物。无数明星为艾滋病人发声,各大高校都会科普艾滋病知识。

然而,1千次正能量的宣传活动,敌不过1次造谣。当网络上再流传出“艾滋病人恶意传播”的新闻时,还有是人还是抱以“另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

人们听信谣言,因为谣言本是他们内心所言。

当少部分人不能从心底认可艾滋病人,国家发声没有用、科学论断没有用。

对于这样些人,我只想说:当你畏惧的时候,请你保护好自己就行,不要通过恶意传播你的无知,来获得安全感。

3.人要是害怕痛苦,惧怕疾病,惧怕不测,惧怕生命中的危险和死亡,他会连生命都不能承受。

当《我不是药神》里,患病的大妈在警察面前哭诉,说出:“谁不会得病啊。”

我泣不成声。

电影播出之后,无数网友对“慢粒白血病”患者群体,有了全新的认识,相信不少人看到影片中病人吃不起药的场景,心里也会很难受。

而对待艾滋病人,我们为什么要用异样的眼光?

就因为他们可能是乱交得病?

但事实上,这类人只是一小部分。

不相信的话,看这一张图:

性传播的概率是极低的。及时是性传播,大多数还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知乎上有一则问题“感染HIV是一种什么样的经历”。有个这样一则回答:

这个母亲做错了什么?

徐州的一名肛肠科一生,10多年前在一次手术中不幸感染了艾滋病。之后的日子里,他依旧积极生活,建立了艾滋病人QQ群,用自己的医学知识不断帮助血多艾滋病人走出最初的心里阴霾。

这个医生不值得尊敬?

在乌干达平均14岁结婚,没有计划生育,艾滋病在这座乡村肆无忌惮,唯一控制的方法就是听天由命。这儿有一所艾滋孤儿学校,整个学校都是艾滋病儿童,校长说这些孩子算是幸运,还有钱让他们查出病症。

这些孩子生来就是恶魔?

面对艾滋病人,如果你还不够强大,仍对他们心存芥蒂,请你远离,不要用对他人的恶意掩盖你内心的恐惧。

如果你足够强大,能够正视生命中的那些不公平,懂得原谅和包容。那就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与人为善。

最后,不得不吹一吹我们强大的祖国。已经研究出治疗艾滋病的办法,并成功治愈两名患者。(文不重要,看图)

我国已成功治愈艾滋病:比起艾滋病,更恐怖的是对艾滋病人的恐惧和偏见

上一篇:艾滋病早期,身体会有哪些表现?提醒:不要当成皮肤病

下一篇:[知艾防艾,共享健康]艾滋病的潜伏期有多长?

相关推荐

性病百科

扫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