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英国大师兄”,后台回复“教材”
领取20.5G全英文名校教材
回复“雅思”,领取最新雅思福利礼包
就在前些日子,中国科学家贺奎因宣布全世界第一个通过基因编辑可以天生抗艾滋病感染的婴儿出生。看似震惊世界的抗艾重大突破,之后并没有想象中的鲜花掌声,而是一片质疑和否认。
国家卫健委也第一时间回应——违反法律,违背伦理。
这些质疑和否认一方面来自于这项研究的伦理基础不存在,违背人伦,另一方面也让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基因编辑并非唯一治疗艾滋病的方式。
传说中根本无法治愈的艾滋病,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可怕。无论从预防、治疗、治愈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艾滋病目前可以紧急预防(就像事后紧急避孕药一样,在疑似被感染后及时吃药就可以阻断病毒在体内的发作)、可以通过调理治疗降低病发率、甚至还可以跟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乃至享受同样的寿命。
艾滋病并不可怕。
记得之前大师兄曾经曝光过一个丧心病狂的携带艾滋病病毒报复社会的渣男,链接:艾滋病人报复社会,晒群发照炫耀“成果”的背后
图片:
在群里治愈艾滋病,他公然炫耀自己传染给100多个女孩艾滋病病毒,让她们的人生彻底改变。而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渣男渣女不止一个。
但其实,当渣男得手后第二天告知女孩感染艾滋病的时候,只要女孩能够在72小时内及时服用HIV病毒阻断药物,就可以把感染艾滋病的概率大幅度降低,艾滋病阻断失败的几率大概在5/1000左右,当然前提是正确使用阻断药物,艾滋病阻断药物可以称得上是一剂现实中存在的后悔药。
由于很多人并不知道阻断药物的存在,以至于在得知被无辜感染后绝望乃至自杀。所以师兄觉得是时候来一波科普了(打败渣男的报复计划估计也谈不上,当然最重要的是希望更多人可以谨慎对待自己的身体,不安全的事情尽量少做。)
疑似被感染HIV后72小时内吃药就不会得艾滋病
言归正传,对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的xx行为后及时防范的方法在医学上被称为:暴露后预防疗法 (英文为Post-exposure prophylaxis或Post-exposure prevention,缩写为PEP),是一种预防性治疗方法,又称为暴露后预防处置、接触后预防疗法,医疗术语。该方法是指在暴露于某种病原体(如某种病毒)后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预防性治疗(主要是注射相应的疫苗及免疫球蛋白、服用相应的药物等),以防止由该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或者疾病。
艾滋病的阻断机制跟狂犬病、病毒性肝炎等的暴露后阻断都是一致的,就像被狗咬之后只要24小时内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预防效果基本可以保证。在高危行为后需要在72小时内服用艾滋病阻断药物,才可以有效果(当然越早效果越好)。
因为在感染72小时内,病毒还没有从初始的感染细胞扩散到其他的细胞里面,这个时候合理及时的用药,可以防止病毒的扩散。当然,这个时候药物不会杀死病毒,但是病毒扩散会被有效的控制住,随着时间的推移,初始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会死掉,病毒又不会扩散到新的细胞,病毒就会被从体内清除了。
但是如果超过72小时再服用,阻断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此时病毒很可能已经进入血液。但是如果你有机会,依然要服用阻断药物,因为艾滋病也需要及时治疗才有效果(效果当然不是彻底清除病毒,只是让病毒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内,可以让你活得更easy一些,减少病痛折磨)。
比如被直接输注了HIV感染者的血液,感染风险高达92%~96%,属于“非常高危”的情况,即使已经超过了72小时治愈艾滋病,也建议继续吃阻断药。虽然此时阻断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服药对于早期治疗和后续的病情控制来说,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目前阻断药的治疗方案大概两种,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了面向成人和儿童的两种治疗方案,分别是:
成年人:替诺福韦另加拉米夫定(3TC)或者恩曲他滨(FTC)为首选主要药物,这是治疗艾滋病毒的首选药物。推荐的第三种药为利托那韦增强洛匹那韦(LPV/r),这是世卫组织推荐用于艾滋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
儿童:对10岁或者小于10岁的儿童采用齐多夫定(AZT)和拉米夫定(3TC)这种主要药物,所推荐的第三种药物选择为利托那韦增强洛匹那韦(LPV/r)。
但是艾滋病阻断药的效果必须凭借服药及时性和坚持服用来保证。服药越早越好。药不能停。
此外,阻断药还有很强烈的副作用。因为这些药物其实就是正常的艾滋病治疗药物。三种药物都各自有不同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乏力、厌食、头痛、头晕、皮疹等等,(据说这些反应跟艾滋病初期的症状非常类似,痛苦不堪)甚至有一些人可能有耐药性。
但是,不管副作用有多么强烈,药不能停,而且药不能减,必须连续服用28天以上。因为阻断的成功率与有效稳定的血药浓度关系紧密,减少剂量或暂停用药会破坏血药浓度的稳定性,大大降低阻断成功率。
当然在服药期间,不能再进行任何高危暴露行为,否则再好的阻断药都无力回天。
暴露前预防用药,2012年7月被美国食药监局批准成为一种防艾手段。高危人群可以通过连续每天或间隔服用单一的或复方的抗病毒药物,预防艾滋病毒感染。
2015年底,世卫组织新版的艾滋病预防指南中推荐:“口服暴露前预防(PrEP)用药应作为额外针对有潜在HIV感染风险人群的联合预防艾滋病方法之一”。
今年10月27日,中华医学会发布的2018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中,首次增加了暴露前预防和非职业暴露阻断的内容,提出为高危人群提供预防HIV感染的咨询服务与暴露前预防的定义。
尽管HIV阻断药物已经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在一些地区的医院可以直接就诊购买,(一个月的用药费用大概在4k-8k之间)。但是阻断药不等于安全套,竟然有患者问医生,“吃了阻断药能不能不带套去嫖”,这位患者,请问你是疯了么。
关于HIV阻断的科普视频,比大师兄的语言介绍得更加清楚明白,请手动点击播放:
v.qq.com/x/page/i0501xpf0w2.html
艾滋病可以被“治愈”
艾滋病曾经被人们视为一种无法治愈的重大疾病,以至于一些得了艾滋病的人放弃了治疗,选择自杀或者等死。
但其实,现在的医学发展已经到艾滋病只要及时治疗,加以控制,是可以跟正常人一样生活的。
网上流传的艾滋病人的身体照片,从口舌生疮到全身各个部位都生长出大量溃疡,让人不忍直视。但是在抑制病毒的情况下,就算是艾滋病人也不会有非常明显的外部症状。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治愈”的概念也发生了改变,从以往的“功能性治愈”和“彻底治愈”才算是治愈,到现在,很多医生看来只要在坚持服药的情况下能够使得病毒得到抑制,患者可以正常生活,也可以说是一种“治愈”的状态。
当然这种治愈距离真正的健康之间依然有着难以逾越的遥远距离。比如艾滋病人必须坚持服药,但服药本身就有不少难忍的副作用。
图源于知乎
当然艾滋病人的“治愈”并不仅仅是病毒数量的减少,还包括艾滋病人在有效的治疗下可以获得正常的寿命。
英国《柳叶刀》杂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欧洲和美国感染艾滋病毒的年轻人预期寿命增加了10年,及时并坚持接受药物治疗的感染者预期寿命可接近非感染者。而且一名20岁的感染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寿命达到了78岁,可以说高出了中国不少地区的平均寿命。
此外,目前已有不少艾滋病痊愈的案例,比如十年前,住在柏林的美国年轻男子蒂莫西·雷·布朗接受骨髓移植后成功治愈,成为全世界首例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
但是骨髓移植对供体和受体之间的匹配度要求极高,而且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不到1%的人口有天生对HIV免疫的基因缺陷。同时骨髓移植也面临高昂的成本,一般人难以承受。
基因编辑(主要是编辑对HIV人体内传播至关重要的CCR5蛋白质的基因)曾经被视为治愈艾滋病的重要方向,但不是贺教授那种直接改变生殖细胞的方式。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基因编辑方向的研究主要是在体外研究,而且是针对已经感染艾滋病的病人的免疫细胞进行基因编辑。(编辑生殖细胞可能会突破人类的伦理底线,因为这可涉及到实验室人工造人的禁忌)。
当然这位贺教授为自己找到的托词是“这件事我不做,自然会有别人做”。但是,这个理由站得住吗?
如果我不抢劫,自然会有别人抢劫;
如果我不杀人,自然会有别人杀人;
如果我不做基因编辑婴儿,自然会有别人做。
这逻辑,真腻害呢!
艾滋病的母婴传播可以被阻断
艾滋病第二可怕的地方在于传染性,艾滋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所以输血、无保护性行为、共用针头吸毒等都有可能会发生暴露传染。
但是在各类传播类型中,最恐怖的是艾滋病毒的母婴传播,母亲可能在怀孕期间才得知感染HIV,或者母亲在怀孕过程中感染HIV,腹中胎儿如何免除一生下来就携带病毒的厄运?
在以往可能孕妇只能听天由命,但自从2010年中国第一次实现母婴阻隔后,现在母婴阻隔已经越来越普遍。医生只要在孕妇怀孕期和分娩期进行阻断药物和生产期间的特别干预,艾滋病人生出健康婴儿的概率可以高达99%。
但不管怎么说,师兄不是劝你忽略艾滋病的存在,更不是让大家都无视艾滋病带来的痛苦,更不能忽视艾滋病人为了正常生活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只是想说,艾滋病纵然可怕,但既然已经有治愈的先例,并且现在的艾滋病人在正确治疗之下依然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那艾滋病就不再如当年那么可怕。
更不必说,依然还有很多关于艾滋病的谣言在民间传播:什么艾滋病可以通过水和空气传染,不能跟艾滋病人发生肢体接触,蚊子传染艾滋病等。
但以上,统统都是谣言。
与艾滋病人共同生活是安全的,蚊子不会传播艾滋病。
正视艾滋病,正视艾滋病人,或许就是让这种疾病脱敏的唯一方法。
当然也包括,一旦不小心被动暴露在HIV病毒环境后,及时吃阻断药物,挽救自己一回。
还包括,从此以后要谨慎对待自己的身体,如论如何都要安全x行为。既然可以通过安全措施进行预防,何苦等到后来才吃后悔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