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我只是履行自己的职责
渑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防科的李建成,自1985年参加工作至今,已在疾病预防控制战线上耕耘了33年。特别是2005年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以来,他不忘初心,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2009年,被河南省疾控中心评为艾滋病防治先进个人。
李建成始终如一的付出,得到艾滋病感染者和业内同行的一致肯定:在同行眼里,李建成是位“老师”。他的和气、踏实肯干和过硬的知识理论使他成为大家眼里的“标杆”。在艾滋病感染者心中,他就是“亲人”。他们说:“有‘李专家’在,我们与疾病抗争的信心与底气就足,就有勇气重新面对生活。”
重宣传、抓学习、熟业务
打铁尚须自身硬。为了掌握艾滋病防治全方面的知识,李建成很清楚,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必须从抓基础、强素质、熟业务、重预防入手。
工作以来,李建成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始终把学习摆在突出位置,既积极参加培训、交流、座谈;从2005年从事艾滋病防控工作以来,他更是设法挤出工作之余时间,认真学习掌握艾滋病监测检验、防治技能等专业知识,进一步给自己“充电”。
在开展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和自愿咨询检测工作中。首次发现HIV感染者和病人时,他总是与科室人员一道,在明确HIV感染者和病人的权利、义务和社会责任的同时,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如每次性生活时要使用安全套;生活中的一般接触不会传染;要尽早把感染情况告诉配偶;到医院看病,要把情况如实告诉医生;如果故意传播艾滋病,要追究刑事责任等。
10余年中,李建成共组织发放各种艾滋病宣传材料18种,12.5万余份,VCD150盘,安全套65597只,举办艾滋病预防知识讲座10期,培训人员576人,接受电话咨询5403人次,VCT咨询3961人次,建立HV感染者档案230余份。随访万余人次,对孤儿关怀42人次。
重预防、破难题、求实效
HIV感染者和病人的医学调查和随访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工作,难度较大。特别是首次上报无联系方式的HIV感染者,为找寻患者,往往需要翻山越岭步行数里、数个行政村,很多时候找到地方却找不到人。
但是李建成与科室人员克服困难,深入乡、村基层走访调查了解情况。每年随访HIV感染者和病人1000余人次,没有遗漏一位HIV感染者。同时,时常和艾滋病患者拉家常,询问生活寒暖,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2013年的一天,一对夫妻带着两个小孩子来做HI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其妻子是初筛阳性,丈夫王某(化名)呈阴性,其中一个女儿也呈阳性。阳性血样随即被送往市疾控中心,被确认为阳性,不久王某的妻子不幸去世。
在推算王某与妻子末次亲密接触的时间得知,王某做检测时并未过窗口期,李建成就建议王某再次筛查。结果也被确认为阳性。面对生活失去信心的王某,李建成耐心地从家庭生活、病情治疗到讲解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对王某进行心理疏导,最终步入治疗检测、正常随访管理的轨道。后期随访中,看到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和缺少母爱的孩子,李建成又撮合一个单身的女性艾滋病患者和王某组成了新家庭。王某又重新然起了生活的希望。
受其位、尽其责、谋其事
“阳性育龄妇女处于性活跃年龄,做好阳性育龄妇女随访对社会意义重大。”李建成说:“艾滋病因当前无法彻底治愈,而曾一度让人恐慌。我既然担负了这个岗位,就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要面对它,决不避让。”
一次,李建成到医院看望一个艾滋病病人,坐在床边与其亲切握手交谈,该病人流着泪说:“你不怕我的病传染给你吗?许多人甚至一些亲友都害怕而远离我,更没有人敢和我握手呀!”该患者出院后,李建成还经常到病人家看望,拉家常,鼓励其面对现实,积极接受治疗,享受正常人生活。
2015年,有1位孕妇得知自己感染上HIV,心里非常恐惧,李建成得知此事后,多次登门看望,耐心讲解艾滋病防治知识。终于打动了这位感染者,她坦然告知配偶实情,并动员丈夫做HIV抗体检测,结果阴性。随后,李建成又帮她联系了妇幼保健院有关科室河南省六院,领到了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药物,做了病毒载量检测及其他检查,使其顺利产下一个健康女婴。
李建成从事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以来,先后成功帮助4例HIV感染者孕妇,有效避免了艾滋病的母婴传播。(杨须 聂玉刚)
丁琳:艾防路上的贴心人
丁琳是南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艾防医生。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15年来,在单位领导的关怀与培养下,在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与鼓励下,丁琳不忘初心,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对自己严格要求,练就了过硬的工作能力,先后获得省、市级表彰8次,获市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个。
艾滋病防治工作琐碎、复杂,对每一项工作,丁琳都会全身心投入。丁琳所管理的地区人口流量大、人员复杂,防控工作压力大、困难多。始终奋斗在疾控工作一线的丁琳,发挥了年轻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不畏危险,认真对待,和同事从细节着手、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进学校、入社区,随访到户、指导服药、督促筛查、检测、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等,使每一项防控措施得到顺利落实。
“我不信,一定是你们弄错了”
在咨询检测工作中,丁琳把自愿咨询检测室(VCT)作为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在VCT门诊,热情接待每一位前来咨询的人,保护其隐私,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讲解国家的惠民政策,安慰烦躁的患者,为困难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咨询者有一种“家”的温暖。
2016年的一天上午,有一位50多岁的彪形大汉走进咨询室,手里拿着儿子的身份证说,来领取确认报告。丁琳一边为他查找确认报告,一边向其了解孩子的情况,大汉说:“我儿子前段时间在学校不舒服,请假回来看病,医生说我儿子患了艾滋病,我不相信。我儿子从小到大特别听话,学习成绩很好,怎么会得这种病呢?”
当得知孩子已确诊为艾滋病后,这位大汉哭起来,流着眼泪说:“他不会得这种病的。我不信,一定是你们弄错了。”丁琳一边安慰大汉,一边讲解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和目前的治疗情况,经过1个多小时的开导和鼓励,大汉的心情开始平静下来,愿意和孩子共同面对现实。后来,他的儿子顺利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并返校正常上课。
这个孩子,他们很想要
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是疾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丁琳负责艾滋病预防母婴传播工作已经十几年了,接触过因父母无知而导致孩子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家庭。一般情况下,正常家庭的产妇生了孩子是全家欢喜的,可是产妇生下艾滋病孩子的家庭却是痛苦的。
丁琳深感这份工作的重要性,于是对前来咨询的阳性孕产妇关爱有加。在工作中,她严把四关:一是保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药物及时到位;二是时刻关注全市孕产妇工作动态;三是督促相关单位做好分娩孩子的随访情况;四是定期组织全市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督导工作。因此,南阳市监测发现的阳性孕产妇均得到了规范的全程阻断干预。
2015年,一对年轻夫妇来到咨询室,女士一直流泪,男子低着头,满脸愁容。经过询问得知,他们是在外地打工时认识的,并在半年前结婚。可是,幸福日子却被一个诊断报告破坏了:怀孕两个多月的妻子在孕检中,被确认患了艾滋病。随后,其丈夫也被查出艾滋病病毒。可是,他们觉得这是第一个孩子,想要这个孩子,又害怕孩子感染艾滋病病毒,不知道怎么办?
得知这一情况后,丁琳建议他们先终止妊娠,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至少在1年后检测体内病毒载量,根据检测结果再考虑怀孕。就这样,他们在丁琳的指导下,于2016年生下一个健康宝宝,目前孩子已经3岁了。
“阿姨,我想拥抱您!”
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之初,工作中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之处,为了做好本职工作,丁琳虚心向其他同事请教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技巧。通过不断积累和持续探索,她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
2017年11月,一位高校学生走进VCT室,要求做检测。20分钟后,当丁琳告知筛查结果为阳性时,这位学生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说:“阿姨,我该咋办呀?”看到这位学生无助的表情,丁琳走上前拥抱着这个和自己孩子年龄相仿的学生说:“孩子,别害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丁琳并向其耐心讲解防治知识,鼓励其积极做抗病毒治疗。这位学生在临走时,对丁琳说:“阿姨,我还想拥抱您!原来,我以为您会看不起我的……”
学习是干好工作的基础。为此,丁琳始终把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工作技能作为第一要务,在工作中坚持做到: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会议,于2015年和2017年参加了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现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积极参加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艾滋病防治督导工作,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积极参与实践,主动开展流调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和同事并肩战斗,认真学习上级下发的各种文件,领会文件精神,并熟记于心;完成各项防治工作任务的同时,针对南阳市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积极对疫情动态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新的工作模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基层疾控人中的一员,只有努力了,才不会后悔,才不会留下遗憾。”丁琳说,她相信这个道理: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尽管人们说起白衣天使时一般不会想到疾控工作者,但是我们依然铭记出发时的初心,默默地守护着群众的健康。(杨须 聂玉刚)
尚林:艾防路上苦也甜
21年前,正值青春岁月,尚林被有关部门分配到新乡市原阳县卫生防疫站(现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5年后,尚林被调入新组建的艾滋病防治科,自此,尚林成了艾防路上的一名“战士”。
之所以称自己是一名“战士”,其实很大程度上与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有关。一路走来,尚林和同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尚林深知,艾防之路充满着苦、辣、酸、甜。
为了孩子的平安,我奋力前行
2008年,新乡市还没有开展艾滋病病毒和乙肝母婴阻断项目。可是,原阳县在孕产妇检查中,发现了一例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孕妇,且该孕妇坚持要把孩子生下来。当时,尚林非常担心,因为以前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便及时向上级领导进行了汇报,又向专家请教专业知识和服务技巧。紧接着,有关部门成立了母婴阻断领导小组以及艾滋病专家医疗组,当天凌晨时分,孩子顺利出生,母子平安。医生及时为婴儿使用了阻断药物。
当天,该产妇在生产过程中,母婴阻断领导小组以及艾滋病专家医疗组成员,坚持等到婴儿安全出生、生命体征平稳,直到深夜才放心离去。18个月后,医生为婴儿检查身体,检测结果为阴性,大家都非常开心。
自2008~2018年,共有9名艾滋病孕产妇生产,从前期发现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育龄妇女怀孕到生产。其间,医生需要对她们做大量的防治工作,比如高危行为干预、心理疏导、孕妇及婴儿母婴阻断治疗和后期关怀随访等。一名孕妇从怀孕到生产,再到婴儿随访确认阴性排除治愈艾滋病,时间周期长达28个月。最终,9名婴儿没有一例阳性,母婴阻断治疗取得成功。作为一名艾防人员,尚林感到非常自豪。
路再远 初心不变
随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高危人群干预工作被列为艾滋病防治的一项十分重要措施。
为此,根据原阳县的实际情况,尚林和同事不断探索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工作模式:从干预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入手,通过调查摸底、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开展面对面宣传教育、对特殊场所重点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招募业内志愿者等活动,使全县的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县的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取得了新突破,重点人群安全套使用率由35%上升到90%以上。
2005年,自原阳县对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免费治疗以来,我们通过对患者的干预、随访、治疗、心理疏导、健康评估等,使患者摆脱了疾病的困扰,稳定了病情,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我们通过长期对全县艾滋病单阳家庭及阳性育龄妇女的干预、随访、检测等,全县没有发生1例家庭内传播。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艾滋病检测力度的不断加大,各个医疗单位将HIV初筛纳入常规检测项目,一般人群中隐藏的感染者就被检测出来了,再加上人员流动因素等,工作量加大了不少。有些患者需要多次沟通、联系,才能见到。曾经有一位患者,尚林和同事费尽周折,往其家里跑了六七趟、进行心理疏导,才让其接受治疗。
作为一名基层艾滋病防治人员,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但是每当看到患者从拒绝到接受治疗,从绝望到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尚林就很是自豪。(杨须 聂玉刚)
高志诚:用行动取得患者的信任
鹿邑县涡北镇艾滋病医疗定点救治点医师高志诚治愈艾滋病,自2008年从事艾防工作以来,深深认识到此项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敢有一丝一毫疏忽;主动为艾滋病患者排忧解难,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鼓起战胜疾病的勇气。
对于一名艾防第一线的基层工作人员来说,管理这一特殊群体,有苦、有累、有委屈,甚至会遇到抵触情绪和不理解。有时候,高志诚也想放弃这项工作,但看到患者那渴望治愈的目光时,又不忍心离开,因为高志诚早已把这些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了。于是,调整情绪后,高志诚继续认真、及时发放药物,耐心指导患者服药,开展依从性教育等;认真完成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不因工作量大而疏忽细节,而是严格按照工作规范书写病历、上传随访信息等。
一些患者初次服药时,不知道怎样服药?啥时间服药?高志诚要为他们讲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应对办法;服药多长时间后来体检,定期了解评价治疗效果以及药物的副作用;讲解不按时服药会出现耐药性等不利影响;强调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性,讲解服药时、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对于长期服药的艾滋病患者,除定期随访、监督服药、给予抗机会性感染的治疗外,还要逐个通知CD4+T淋巴细胞检测,以及测定病毒载量,以便了解服药效果,掌握他们服药的具体情况。对于单阳家庭的患者,给他们讲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传播方式、怎样预防感染,以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并强调单阳配偶定期检查的重要性;掌握艾滋病患者中育龄妇女是否怀孕的信息,有准备怀孕者,告诉他们怎样采取阻断措施,并提供咨询服务。对于长期在外打工的患者,高志诚为了保证他们能够及时服药,会定期给他们把药邮寄过去。这样,高志诚与艾滋病患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信赖关系。
这些年,通过对艾滋病患者的贴心服务,让患者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降低疾病危害程度,提升患者的防病意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此,高志诚坦言,作为一名艾防工作人员,在得到患者信任与尊敬的同时,还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王刚强:艾防路上
用大爱践行医者誓言
邵原镇位于济源市西北边,是济源市最偏远的一个山区镇。王刚强于2001年到济源市邵原卫生院工作,至今已有18年。王刚强先后从事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健康教育和艾滋病防治工作,承担艾滋病健康教育和预防干预工作。18年来,王刚强在防治艾滋病的路上用大爱践行了医者誓言。
由于邵原镇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居民对艾滋病的认识不足,把艾滋病视为“洪水猛兽”。
面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王刚强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在危险面前,王刚强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十几年前,乡村的交通状况不好,相较现在有天壤之别,调查和走访患者,几乎全靠两条腿步行。为了让患者和高危人群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干预,抽血、检验、告知等环节,王刚强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范执行,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采取防范措施。
作为一名公共卫生医师,面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王刚强深知应该平等对待,不可有一丝一毫的不当之处;否则,会给患者造成心理障碍,甚至对社会形成不良影响。在工作中,王刚强时常告诫科室人员:“我们要多换位思考,关爱患者,倾听他们的心声,鼓励他们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接受规范治疗。”
为了做好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监测和干预工作,保证高危人群干预措施落到实处,王刚强深入各个村落摸底调查,向群众耐心讲解艾滋病防治知识和国家扶持政策,以提高群众对艾滋病基本常识的认知度。
针对艾防工作,王刚强总结了“四勤”工作法:一是脑勤,多思、多想,才能从调查、研究中探索治疗方案,从获得的材料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口勤,就是积极向村民和重点人群讲解艾滋病防治知识,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中;三是手勤,要把耳闻目睹的事情记录下来,加以整理、分析,以便下一步开展工作和向上级传递疫情信息;四是腿勤,多到重点人群中随访,安慰他们,鼓励他们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面对家人、朋友的不理解,王刚强顶着压力,把自己的知识、时间、精力奉献给这一特殊群体。由于王刚强等对待工作耐心、细致,主动接受检测的人就多起来,为最大限度发现患者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刚强和同事将调查资料整理成文章,上交管理部门,作为制定政策、采取防治措施的依据。对于传播隐患,由乡村医生提供信息,一经发现,密切关注动向,在可疑病例进入本镇之前,进行抽血、检验,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艾滋病防治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和同事继续努力干。”王刚强常说。艾滋病不灭,艾防战斗一刻也不停止。(丁 玲 聂玉刚)
宋晓雅:因爱停留 为“艾”坚守
作为一名艾滋病防控人员,临颍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科的宋晓雅有一种斗士精神,尽心尽力、不怕困难;她还有一种柔情,全心呵护、倾情奉献。她对这一岗位,有爱也有坚守。
带着“倔劲儿”干工作
2004年,按照河南省统一要求,临颍县开展艾滋病筛查工作,筛查面覆盖全县所有的行政村和居委会,时间紧、任务重。
当时,电脑还未得到普及,但为了筛查工作需要,上级部门专门配置了电脑;为了做好保密工作,还要使用难度较高的信息管理系统。作为科室唯一的信息管理人员,当时宋晓雅感到压力非常大。
她从零开始学习,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筛查工作开始后,她每天都要进行数据录入、汇总、分析。历时3个多月的筛查工作,她几乎每天都在忙碌着,白天的吃饭时间是挤出来的;晚上为了加快工作进度,困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醒了继续工作,在办公室吃、住……这样,她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8小时以上。为了保证筛查数据信息质量,她对全县筛查数据又进行核对。
同事们记得,在即将提交资料的最后一个晚上,宋晓雅的眼睛已经是极度疲劳,看不清电脑屏幕数据的她,只能离电脑近点儿,再近点儿,她的脸几乎贴到屏幕上;直到睁大双眼也看不清楚时,就只好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
由于暗娼和男男同性恋人群防范意识差,干预比较困难。作为未婚女性,宋晓雅不方便出入高危人群活动场所,做这项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是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她积极协调妇科医生,深入相关场所与高危人群面对面沟通;对于不配合的人员,就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关心他们,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咨询、检测等服务。
时刻牵挂着服务对象
艾滋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很多时候,跟他们沟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刚确认为阳性的时候,他们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不愿意接受帮助和治疗。
有一次,宋晓雅给一位新确认为阳性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打电话,打了多次都未接通。宋晓雅就坚持每天给他发送一条信息,依然没有得到回复。
过了一段时间,突然有一天,她接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打来的电话,“谢谢!你对我非常关心,请你以后不要再打这个电话了,我马上就消失了。在临走之前,给你打个招呼,不然,感觉对不住你。”话说完后,这个电话便处于关机状态。
担心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宋晓雅通过乡卫生院找到乡村医生的电话,让乡村医生找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妈妈。当得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在家里时,宋晓雅松了一口气。随后,宋晓雅又想办法与其见面,进行心理疏导。经过耐心沟通,这位感染者顺利接受了治疗。
为了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真正帮助他们,2012年~2014年间,宋晓雅还自费参加了心理咨询师和公共营养师培训学习,并取得了三级心理咨询师和公共营养师资格证书。
十几年来,宋晓雅把青春和热血全部奉献给了艾防事业,她说:“在工作中,我遇到过困难,经历过痛苦,但也收获了快乐和感动。艾防事业已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找到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丁 玲 聂玉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