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性病学术 > 艾滋病 HIV急性期相关症状

HIV急性期相关症状

阅读数:            发布:2024-04-25

绝大多数的恐友都或多或少有些症状,发生高危行为后,我们要理性去对待我们身上的症状,行为决定风险,检测排除风险。

‍‍‍‍‍‍‍

在科学研究这方面我们是要相信数据的,而不是相信某一个所谓的专家,接下来我们就讲一下在HIV感染急性期可能会出现的症状以及我个人在脱恐过程中遇到的大多数恐友具备的症状。

美国DHHS指南[1]定义急性HIV感染为在HIV抗体检测结果阴性或不确定的情况下,血清或血浆中可检测到HIV RNA或p24抗原。

HIV感染急性期通常是指在初次感染后2~4周[2],持续大约3~14天。HIV感染急性期症状多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流感样症状类似[3].也有研究显示高达30%患者可伴有不典型的急性逆转录病毒综合症(HIV急性感染出现的症状和体征)[4]。最新研究显示,HIV急性期感染者的传播能力是无症状期感染者的26倍[5]。

急性期常见症状以及体征

Robb等[6]曾对3954个HIV高危人群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筛选出50例急性期患者,密切观察发现其中94%的人出现急性期症状和体征,其中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头痛及不适,淋巴结肿大是最常见的体征。

曹玮[7]等回顾性分析发现,纳入的17例急性期HIV感染者中,约90%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最常见症状为发热(63.2%),其次是皮疹(21.1%)及淋巴结肿大(21.1%)。

刘波等[8]通过对44例急性HIV-1感染者临床特征分析,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84.1%)、淋巴结肿大(56.8%)、皮疹(34.1%)眼部疼痛(29.5%)腹泻(18.2%)。

Hecht等[9]回顾性分析40例急性期感染者,研究结果显示发热占80%、身体不适占68%、食欲不振占54%、关节痛占54%、皮疹占51%、肌痛占49%、发热+皮疹占46%、咽炎占44%、口腔溃疡占37%、体重下降>2.5 kg占32%以及无菌性脑膜炎等。

李宁等[10],通过对2006-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门诊就诊的25例HIV-1急性期感染者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5例感染者中,22例(占88%)的患者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15例,占60%)、颈部淋巴结肿大(8例,占32%)、皮疹(6例,占24%)、腹泻(5例,占20%)、咽痛(3例,占12%)、咳嗽(3例,占12%)等。

李宁[11]对44例急性期HIV感染者进行横断面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其中发热(28例,占63.3%)、颈部淋巴结肿大(23例,占52.3%)、皮肤黏膜损害(8例,占18.2%)、腹泻(9例,占20.5%)咽痛(4例,占9.1%)、咳嗽(4例,占9.1%)等。

急性期艾滋病症状_艾滋病急性期具有传染性吗_艾滋病急性期

Vanhems等报道,在259例感染者中有临床表现者218例,另41例无任何症状及体征。这也表明,感染hiv不一定会出现症状,在HIV感染早期,由于病毒血症和HIV导致的免疫功能障碍,表现出以单核细胞增多为主的急性感染症状。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有:发热(70%~90%)头痛肌痛(30%~54%)皮疹(20%~75%)及颈部淋巴结肿大(39%~74%)。也有研究表明,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症状与AIDS快速进展有关,例如持续14天以上的急性症状患者,3年内发展到AIDS的危险是无症状或轻微症状者的近8倍。

在HIV急性期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

发热:正常人的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当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HIV引起的发热一般在38~40°C,多数为中等度热,可能伴随着间接性的高热。应用一般退热药比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尼美舒利等温度是可以降下来的,但是极易反复。

刘波等[8]研究共纳入发热患者37例(84.1%)其中21例(47.7%)为高热(体温> 39 °C),11例(25%)为中等度热(38 °C14 d,16例(36. 4%) >21 d,10例(22. 7%) >28 d,1例持续发热达54 d。HIV感染急性期症状主要以中高度发热为主,持续时间往往大于7天。

而在脱恐过程发现大多数的恐友体温一般在37~37.5°C左右,这种发热一般来说跟HIV的关系不大,更多考虑由于恐艾引起的焦虑所引起的,有研究表明,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的体温调节过程,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在第八版五年制临床医学教材《生理学》中明确指出,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均可对体温产生影响,在炎热环境下,体温也可轻微升高。所以大多数恐友的发热与HIV绝对无关的。

由于长期焦虑、紧张也可导致胃痛胃胀、呕吐以及腹泻等胃肠神经症状,也可导致失眠健忘,四肢麻木、全身游走性疼痛、游走性异常感觉等。

HIV感染急性期症状其次为皮疹多见,Lapins等[12]的一项22例急性期皮肤黏膜特点的研究发现通常出现在发热后48~72小时,持续5-8天,皮疹表现为数量不等的直径0.5~1cm、椭圆形、暗红色到深红色斑疹、斑丘疹。边界清楚,不融合。无自觉症状,主要分布在上胸部,尤其在领圈区。也可发生在面部,额头和头皮,四肢少见。此外,疼痛型的皮肤黏膜、阴道、肛门溃疡是较为特殊的皮疹变现之一。急性期皮疹的组织病理学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稀疏的淋巴细胞浸润。

艾滋病急性期_艾滋病急性期具有传染性吗_急性期艾滋病症状

艾滋病急性期_艾滋病急性期具有传染性吗_急性期艾滋病症状

HIV急性感染引起的皮疹往往数量较多、面积较大。而并不会说只是一两个,在脱恐过程中,遇到的恐友所谓的皮疹往往就一两个,这种情况下我们主要考虑的是毛囊炎这些。

急性期艾滋病症状_艾滋病急性期_艾滋病急性期具有传染性吗

淋巴结肿大:HIV可以引起淋巴结组织结构的广泛损伤,经过早期和中期和HIV疾病的发展,外周血中病毒的水平通常较低,这可能是免疫系统清除了病毒,也可能是复制的HIV消耗了大量的CD4+宿主细胞,导致稳定的低水平复制。而这种低水平的复制,掩盖了病毒产生的高速率和淋巴组织的破坏,常见的淋巴结肿大可能是这个过程的表现。也有学者指出HIV-1在全身淋巴器官的定位是感染初期高水平病毒血症的直接结果。HIV的病例改变重点在淋巴系统,最突出的是淋巴细胞的却是行病变,尤以淋巴结的改变显著,淋巴结肿大一般发生在第二周,主要发生在枕下、颌下淋巴。早期表现为非特异性增生性病变,淋巴结常肿大、质软、无粘连,有明显痛感的。晚期滤泡缩小,生发中心缺如,血管增生。

无论是HIV急性感染期,还是晚期典型AIDS阶段。淋巴系统均可受累,淋巴结的改变一般分为四期,其中暴发性滤泡增生期皮质淋巴滤泡显著增生,大小不一,滤泡外形不规则艾滋病急性期,生发中心往往成扩张状态,见大量有裂淋巴细胞、免疫母细胞、浆细胞以及巨噬细胞。

而恐友们经常摸到硬硬的,无感觉的淋巴结肿大与HIV往往是无关的。

口腔内症状:一般急性期很少会出现口腔内的症状,恐友担心的无非是舌苔白腻,这些跟HIV是没有关系的。最近接触到的恐友,基本都是由于体内有湿热。

腹泻:HIV能够感染肠粘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淋巴细胞,诱发肠道内免疫学变化,从而导致小肠黏膜功能异常和肠绒毛轻度萎缩,常有小肠乳酸酶减少或者缺乏,吸收不良。通常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慢性腹泻,多呈稀糊状或水样便。

腹泻也是HIV感染急性期比较常见的症状。但是大多数恐友的腹泻跟HIV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首先解释一下腹泻:

腹泻: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如解液状便,每日3次以上,或每天粪便总量大于200g,其中粪便含水量大于80%[13]。

急性期艾滋病症状_艾滋病急性期具有传染性吗_艾滋病急性期

HIV感染各个阶段均可发生消化道疾病,可累及从口腔至肛门的各段,也是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的部位。

HIV能够感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固有层淋巴细胞,诱发肠道免疫学变化,从而导致小肠黏膜功能异常和肠绒毛轻度萎缩,细胞有丝分裂减少,再生能力降低,且小肠乳酸酶较少或缺乏,吸收不良。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慢性腹泻,多呈稀糊状或水样便,持续数周或数月,导致体重下降和消受。

HIV引起的腹泻还可能跟感染性因素有关,肠道原虫感染是HIV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以隐孢子虫和位孢子虫的检出率最高,约占腹泻病原的40%。此类原虫常寄生于小肠绒毛刷状缘,可引起严重腹泻,易迁延不愈,导致外源性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和内源性营养物质丢失。大便为水样,每日6~25次不等,个别患者粪量可达每日2L以上。

而各位恐友所担心的腹泻,以功能性腹泻多见,功能性腹泻是临床常见性功能性胃肠疾病之一。

《罗马III》功能性腹泻的诊断标准:至少75%的排便为不伴腹痛的松软(糊状)或水样便,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三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14]。铁汁们~像不像你们的腹泻。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精神情志易受影响,脑-肠轴发生紊乱,进而影响到胃肠消化功能。陈诗言等[15]认为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聂向荣等[16]认为精神因素及应激如精神创伤史、紧张焦虑等,可通过中枢神经胃肠神经轴起作用,导致结肠运动和内分泌功能失调,胃肠蠕动加快。

通过跟恐友交流,发现绝大多数男性恐友,引起他们腹泻的原因多为脾气虚,张艳国[17]认为脾胃虚弱是功能性腹泻的证型之一,表现为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食后玩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

绝大多数有腹泻症状的恐友都是由于精神紧张焦虑引起的功能性腹泻。或者痰湿体质、脾气虚进食凉性、油腻食物后引起的腹泻。

HIV具有嗜神经性,在急性感染10%变现急性脑膜炎。有发热、呕吐、头痛及及脑膜刺激征。还可出现格林巴利综合症,变现为远端对成型肢体麻木、感觉丧失,今儿出现进行性麻痹,肌力减弱。还有可能出现面瘫、臂神经炎、肌病等表现。

因为早期的症状与流感病毒感染高度相似无法通过症状去判断是否HIV的感染。但急性期症状的发生与病毒血症的高峰一致,这表明如果出现明显的躯体症状,此时病载处于一个较高,复制较快的水平,此时通过RNA和P24的检测就可出现明确的阳性结果。

目前,实验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提高,窗口期从21~30天降到15天。因窗口期抗体尚未出现,诊断须依靠病毒抗原如p24和(或)核酸扩增试验检测,因核酸成本高、耗时长艾滋病急性期,限制了其在临床工作应用中,第四代简介酶联免疫联合检测p24抗体和p24抗原,灵敏度高,操作方便,耗时短,已用于急性期诊断。

END

参考文献

1.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Panel on Antiretroviral Guidelines for Adults and Adolescents.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Antiretroviral Agents in Adults and Adolescents with HIV[M/OL](. 2021)[2022-03-01].

2.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8,36(12):705-724.

3.Primary HIV Infection: Clinical Presentation, Testing, and Treatment[J]. Curr Infect Dis Rep, 2017, 19(10): 37.

4Hoenigl M, Green N, Camacho M, et al. Signs or symptoms of acute HIV infection in a cohort undergoing community-based screening[J]. Emerg Infect Dis, 2016, 22(3): 532.

5.Miller WC, Rosenberg NE, Rutstein SE, et al. Role of acute and early HIV infection in the sexual transmission of HIV[J]. Curr Opin HIV AIDS, 2010,5:277-282.

6.Robb ML, Eller LA, Kibuuka H, et al. Prospective study of Acute HIV-1 infection in adults in east africa and thailand[J]. N Engl J Med, 2016, 374(22): 2120-2030.

7.曹玮,宋晓璟,李雁凌,等. 297例首次确诊的中国hiv/aids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7):537-541.

急性期艾滋病症状_艾滋病急性期具有传染性吗_艾滋病急性期

8.ab刘波,陈志敏,李凌华,廖宝林,兰芸,冯理智,张坚生,唐小平,蔡卫平,何浩岚.44例急性HIV-1感染者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9,33(6):611-616.

9Hecht FM, Busch MP, Rawal B, et al. Use of laboratory tests and clinical symptoms for identification of primary HIV infection[J]. AIDS, 2002, 16(8): 1119-1129.

10.李宁,郭伏平,李冠群,韩扬,谢静,李雁凌,祝婷,李太生.中国HIV-1急性期感染25例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5,54(10):846-850.

11.李宁.急性感染期患者HIV-1 DNA在强化抗病毒治疗后的动态变化[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

12.Lapins J, Lindb覿ck S, Lidbrink P, et al. Mucocutaneous manifes- tations in 22 consecutive cases of primary HIV-1 infection[J]. Br J Dermatol, 1996, 134(2): 257-261.

13.万雪红,卢雪峰,主编.诊断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4

14.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罗马III诊断标准[J].胃肠病学,2006,11(12):761-765

15.陈诗言,杨巍,陈万萌,刘昊天,蔡恬,夏建强.抗抑郁药与心理行为治疗在功能性胃肠疾病中的作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06):51.

16.聂向荣,王玉玲.重视功能性腹泻[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10):946-947.

17.张艳国,吕晓红,张艳红.参苓健脾丸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胃虚弱型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3,16(09):1407-1408.

- 林 禾 学长-

一个尊重科学的医学公众号

上一篇:产生恐艾症有哪些原因

下一篇:艾滋病终于可被治愈了?一伦敦男子艾滋病毒被全部清除,停药已超1年!

相关推荐

性病百科

扫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