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的时候我们评论了Nature关于伦敦病人的最初的报道。
而这次的伦敦病人,目前已知只是在血液中没有检测到病毒。要知道第一例艾滋病治愈的柏林病人,可是自2007年后,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血液,大脑,淋巴组织,肠道,肝脏等常见HIV病毒库中,都没有检测到任何HIV病毒。
我们提到的研究 没有HIV潜伏库中的病毒载量,并说当时媒体吹治愈为时过早。
但这次伦敦病人给出了满意的答卷。
首先停药后血液中检测不到病毒的时间增长到了30个月,得到更加长期的缓解。此前柏林病人停药3.5年无复发被定义为治愈,伦敦病人的停药时间两年半也差不多。
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研究人员首次检测了常见潜伏库中HIV病毒的载量治愈艾滋病,之前回到中提到了淋巴结,肠道系统,和神经系统是HIV患者中最常见的病毒库,也是导致各种抗艾疗法失败的主要原因。这次Lancet的文章检测了精液,脑脊液和肠道各部位活体穿刺样本中的HIV病毒,全部显示阴性。虽然淋巴结中检测到了极少量HIV包膜和结构蛋白基因,以及长尾末端序列(分别为26.1,5.1和33个拷贝每百万细胞),但没有检测到HIV增殖必备的DNA整合酶。
加上T细胞对HIV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消除和HIV抗体亲和力的下降都足以证明了该患者体内的艾滋病得到了“临床治愈”,这次的确可以得出治愈的结论了。
此前Nature Medicine在贺建奎事件后玩了一波乌龙之后证明CCR5-∆32对人类预期寿命没有显著影响,说明该方案更加可行。
但目前伦敦病人疗法的死亡率较高,异体干细胞移植本身存在配型和排斥反应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CCR5-∆32突变只在白人中流行,在欧洲各国纯合子突变率为1-2%左右,中国人纯合子携带者仅为人口的0.23%,骨髓移植可是要配型的,在黄种人和黑人种群中去哪找这么多捐赠者?
所以伦敦病人的治愈更加证实了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的思路是正确的。
他们此前在NEJM发表的论文证实了通过基因编辑敲除成体造血干细胞的CCR5后进行移植的安全性。
我们的之前回答中说道邓宏魁教授的研究证明了CCR5编辑过的造血干细胞能够在体内持续产生CCR5缺失的T细胞,在实验结束时存续了600天,而且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同时没有检测到CRISPR的脱靶效应。
虽然样本量很小,而且没能治愈患者的艾滋病,但可能是由于基因编辑效率仅仅为5.2%到8.28%。在保证没有脱靶的情况下如果能将基因编辑效率提高,邓宏魁教授给出的干细胞疗法将会极具优势。
如果能够实现使用编辑过成体造血干细胞进行艾滋病治疗,可用的骨髓库范围会远远大于柏林病人和伦敦病人的情况,而且这还远远不是终点。
让邓宏魁教授闻名于世的除了他发现CCR5作为HIV受体的光辉事迹,就是他的小分子诱导重编程了。如果邓宏魁教授再进一步治愈艾滋病,使用成体细胞重编程得到自体全能干细胞,再分化成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这将直接解决CCR5突变造血干细胞的来源问题,可能这种方案才是“伦敦病人”疗法的终极形态。
在这条路上,不得不说中国研究人员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了。
“北京病人”离我们并不太远。
以上内容均由ViaX盐趣在线科研教育签约导师提供
top30名校offer收割指南丨名校申请私人定制计划再袭
责任编辑:赵晨旭(邮箱:zhaochenxu@viax.org如需交流、转载、供稿、合作请邮箱联系,并注明单位、职位及姓名)
@ViaX盐趣科研教育,你的科研技能、论文产出培养专家。提供哈佛、伯克利、耶鲁等常青藤教授带领科研、实习、小组研讨项目;产出国家级/EI/SCI论文、推荐信等,以大幅提升海外名校录取率、申研竞争力。让你在家也能享受海外前沿教育形式与学术成果。欢迎大家私信咨询!参考Maier, R., et al., No statistical evidence for an effect of CCR5-∆32 on lifespan in the UK Biobank cohort. Nature Medicine, 2020. 26(2): p. 178-180.Wei, X. and R. Nielsen, CCR5-∆32 is deleterious in the homozygous state in humans. Nature Medicine, 2019. 25(6): p. 909-910.Solloch, U.V., et al., Frequencies of gene variant CCR5-Δ32 in 87 countries based on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of 1.3 million individuals sampled from 3 national DKMS donor centers. Human Immunology, 2017. 78(11): p. 710-717.Xu, L., et al., CRISPR-Edited Stem Cells in a Patient with HIV and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 381(13): p. 1240-1247.Deng, H.,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major co-receptor for primary isolates of HIV-1. Nature, 1996. 381(6584): p. 66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