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两名广州网友先后在网上发文称自己在商场被人用针头扎伤,担心感染艾滋病,他们都去医院检查并服用了艾滋病阻断药。此事引起广泛关注,警方很快介入,经调查证实并不存在有人针扎路人故意传播艾滋病的情况,其中一位网友庄某则是完全为博眼球而编造谎言,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虽然诸如“艾滋针”的都市传说不足为信,但此类谣言总能引起大众的恐慌。近年来,由于医学进步和媒体宣传艾滋病初期,越来越多人知道艾滋病有阻断药,可以帮助降低艾滋病的感染风险。但有些人利用大众害怕艾滋病又不好意思去医院的心理,随意扩大了阻断药的应用范围,也对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都带来了非常大的隐患。
提问者
那么到底什么是艾滋病阻断药?
随意服用艾滋病阻断药有哪些危害?
遇到风险行为时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最大程度保护自己呢?
什么是艾滋病阻断?其效果如何?
所谓的艾滋病阻断,其正确称呼应为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其实质是没有感染HIV的人群,在暴露风险行为发生后短时间内,通过尽早服用特定的抗HIV药物来达到降低HIV感染风险的目的。PEP的适用情况分为职业暴露和非职业暴露,前者主要针对的是医务工作者和警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锐器伤和黏膜暴露等情况,后者主要针对的是性接触以及共用针具等情况。
没有感染HIV的人群因某些行为暴露于HIV后,HIV首先感染的是暴露部位黏膜组织内的细胞,并慢慢转移到周围的淋巴组织,随后跟随血液淋巴循环播散到全身各处。HIV从暴露部位转移至局部淋巴结大致需要1-3天的时间,如果能够抓住这一时间窗,通过强有力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阻断HIV的复制进程,将HIV感染死死地限制在最开始感染的少数细胞内,结合机体免疫系统对这些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就有可能阻断HIV感染进程。
保证PEP效果的重点在于两个时间,即“72小时”和“28天”。PEP的效果和服药是否及时密切相关艾滋病初期,所以一旦确定PEP是必要的,一定要尽早服药,因为一旦服药时间超过72小时,要完全阻断感染,几乎就不可能了。另外PEP的疗程也非常重要。科学家们在猴子身上做过研究,连续服用一个月的PEP,基本所有实验猴子的SIV(HIV的近亲)感染都被阻断了。但如果PEP疗程只持续了10天,那么大约一半的猴子还是发生了感染,如果只吃3天的PEP,那么所有猴子最终都会感染。这些研究提示,PEP对HIV的阻断效果,和疗程也是密切相关的,只有疗程足够,才能保证阻断的效果。
为何不建议随意服用艾滋病阻断药?
需要明确的是,艾滋病的暴露后预防药是一种处方药,不能自行购买服用
一方面
暴露风险的高低,也就是到底需不需要PEP要由医生的评估。在医生已经判断没有感染HIV风险下,求助者还想通过服药去求取心安的做法并不可取。
另一方面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PEP前的基线检测、实施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以及完成疗程后的跟踪随访是保证有效性以及服药安全性的关键。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与免疫科已经积累了多年的暴露后预防用药经验。
专业解答
我们推荐有HIV高危行为的求助者在暴露后服药前立即进行基线检测,启动PEP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服药后2周、4周、8周、12周进行相应随访检查。
艾滋暴露别惊慌,上海公卫帮你忙。
自行服药不可取,检查一定得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