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陈晓宇,既是一名防艾一线的战士,又是一名心理咨询师。进入疾控二十多年来,我做了很多艾滋病感染者的干预工作,同样也面对了很多艾滋病心理恐惧症咨询者。以前我不懂恐艾干预的方法,总是艰难的去开导他们,尽管你可以给他们绝对保证,告诉他们绝对没问题,应该去看心理老师。可他们眼睛里面,却充满了很多困惑,因为他们总认为安慰两句就能脱恐,但为什么脱不了啊。
也许有的恐友喜欢简单粗暴,当时蛮受用的。但事后你又会发现他们会再次到疾控找到你。这样开导效果并不好,但当时除了安慰和保证,我也的确找不到更高明的方法去让他们快速感到舒服。在系统学习心理并且通过国考获得心理咨询师证以后,才渐渐有了一些心得。特别是在接受了心动力恐艾心理团队的同辈督导中,咨询技能和个人能力成长了更多,这个团队里不仅有疾控老师,有公卫老师,有实验室检测师,有流行病研究员,还有神经内科医生和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大家站在各自的专业角度对恐艾案例提出不同的见解,就能更加客观的分析和反映这个恐艾个案的特点,然后再下次和咨询者沟通的过程中,取得不错的实践效果后,我自己的自信心也上去了。
陈晓宇接受CCTV NEWS专访
专业脱恐团队的同辈督导让我成长了不少,一个专业的团队不仅要做具体个案的评估和研究,还要给予恐艾者一个很良好的支持,特别是拥有足够时间进行交流,才能让我更了解这名恐艾咨询者的具体信息。如这个咨询者以前走过哪些恐艾的弯路,他现在处在什么样的恐艾阶段,以前运用的哪些方法不对,需要去矫正,下一步还需要做,才能走出恐艾症。
恐艾干预不是单纯毫无感情的去讨论艾滋病感染风险,给予一个冷冰冰的数字,恐艾干预是一个有温度的工作,要让一个恐友彻底走出恐艾症,最需要的是他和这个老师的互相信任和彼此熟悉。一个对我不是很熟悉的恐友,我给他讲了很多艾滋病防治知识,他都没有听进去,但是当他从另外一名疾控医生那里听说了我二十年所做的一些工作,又去查阅了一些我的资料后,再来和我一对一沟通,那次的恐艾咨询效果就非常好了。所以,不是大家不能脱恐,而是大家没有掌握真正脱恐的方法。
虽然我们都知道目前艾滋病的窗口期就是2-3周左右,也知道什么具体的行为和方式才能导致艾滋病毒感染,包括被动口和主动口的区别等等。但是因为没有一个最关键的环节,大家始终都没有办法去稳定自己的心态。这个环节就是信任,尽管有的恐友觉得某些艾滋病防治医生人挺好的,但是简单问个问题以后,就立马给予绝对保证,恐友自己都会觉得这个医生对自己不了解,就这么来保证自己没事,会不会对自己不负责呢。如此的疑问都是因为和咨询老师没有建立有效关系,如果真的熟悉互信,一次沟通了至少一小时以上,熟悉程度增加,老师们再就具体的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这样恐艾症恐友就会更接受老师们提出的建议。
乐山大佛守护者 一直守护信任我的恐友
很多恐友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学习恐艾干预心理的内容,都是来自于网络为主,网络是虚拟非现实环境,看似对网络运用很熟悉,但是因为没有实地接触和了解,对于网络角色大多数会产生阻抗。毕竟对于一个不熟悉的事物,人们普遍会投射不信任的态度,这是非常常见的情况。
当两个人相遇并发展关系下去的时候,关系都是随着彼此越来越了解,会从“不信任-较信任-足够信任”的变动,恐艾来访者与恐艾干预咨询师,感染者与医生。就算是亲密的恋人,一开始也是一种相互熟悉的过程,不会一上来就说你绝对是我未来的伴侣,我们现在就发生关系吧,如果这样的话说出来,大家都可能觉得这是疯狂的举动。所有稳定的关系,都要经历信任感的测试,信任感随时都有可能被破坏,但也有可能再次修复,直到反反复复的牢固。结合恐艾周期中的波动期反反复复,信任关系也是在不断的被验证和体验中去建立的,一般来说认识的时间越长,和咨询老师互动频率越高,信任度也越多。
在恐艾群体和咨询老师之间,还有一个契合度,有的专家的确名气很大,但是不一定每一个恐友都会买账和认可。有的专家相对比较激进,很多恐友就会认为他不愿意更多去了解自己,回答简单,一点都不负责,而有的专家相对比较保守,老师虽然愿意去了解恐友们,但恐友们总觉得对方不够粗暴和直接,没有戳中自己的点,并没有办法从医生身上找到安全感。让时间与关系中的互动来逐渐筛选,让效果来做出辨别,建立信任本身就是恐艾咨询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到底对恐友们有没有用,恐友们自己也能感受,就像跟着陈老师共同进步的老咨询者很多,因为他们在陈老师这里的几个月,找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
专业心理脱恐团队相互督导共同成长
很多恐艾咨询者往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犹豫和彷徨后,才开始尝试恐艾心理咨询。其实大部分恐艾咨询者最开始是把希望建立在检测上,认为检测就能脱恐,实际上检测只是证明恐友排除艾滋病生理没问题了,并不能决定恐艾恐友不再对艾滋病害怕。当很多人发现检测只是暂时转移了注意力,压制了恐惧,等到恐惧又因为一个小刺激出现的时候,才最终意识到彻底脱恐还是需要摆脱心理禁锢。
真正进入恐艾咨询,要经过初始阶段的评估和摆荡。比如一开始,恐艾咨询者需要将自己的基本信息和行为尽可能的全部告诉咨询老师,给老师们提供的信息越多,老师对恐友的了解越深。一般大概将自己的情况交待清楚是需要1-2个小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都只能算是在初步尝试恐艾咨询,而不是真正进入恐艾心理干预。
足够的信任感建立是真正进入恐艾干预的前提和保障恐艾,此时,更有深度和价值的信息材料会有机会得以呈现和理解,这就是我们常说每个个体恐艾背后的真正原因。恐艾咨询者在和老师沟通后的收获也会更大。这种信任感的形成,有的人很快,有的人很慢,不断地测试、试探、突破和犹豫,往往伴随着一对一沟通的过程中。以陈晓宇这么多年的恐艾干预经验来讲:随着信任感的不断建立和巩固,恐友的获益也会日益增加;相反,难以消除的不信任往往是导致问询沟通交流干预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陈晓宇一直认为,在多次的沟通过程中,有了信任感,彼此都很了解了,在这个前提条件下,当然可以给自己的恐友进行保证和支持。只要陈晓宇还在,陈晓宇就会坚定的告诉他们:我是乐山大佛的守护人,我会一直守护着信任我,愿意和我深度沟通的恐友,大家都会没事的恐艾,愿你们永远安康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