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为不用恐艾?
按照国家最新统计的艾滋病原因统计,百分九十五以上的感染原因都是由于不洁的性引起的。一般来说,只要没有无保护的性高危,日常没有足够载量病毒液体交换进入体内,我们都应该不用去恐艾。经常会有恐艾症恐友来恐艾干预中心问带套大保健算高危吗,我们认为只要不破套脱套,按照正确方法使用安全套,那么就不应该恐艾。至于担心日常生活莫名感染艾滋病,诸如共同吃饭,喝水,甚至有的在网络上搜索过度,恐惧得太深,以至于担心怕去抽血感染,游泳池游泳等等感染,那更没有必要了。
艾滋病恐惧症都会产生哪些症状呢?
艾滋病恐惧症属于心理应激反应,大概在受到刺激后的几分钟到数天不等,神经刺激都会转换产生躯体化症状,如低热,皮疹,头晕,淋巴肿大等。在没有有效恐艾干预的前提下,随着在网上搜索艾滋病相关信息,受到的刺激越大越多越累积恐艾,表现的躯体化症状将会更加严重化,严重的刺激持续,将有可能导致出现急性精神病态症状,产生偏执,被害妄想,强迫障碍,解离,分裂等情况。在临床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艾滋病恐惧症产生的躯体化症状,近似于艾滋病初期症状,以至于很多恐艾症恐友迟迟不相信这是心理引起的,特别是很多是高危性接触,有自我攻击倾向、愧疚感和罪恶感,更是觉得艾滋病初期症状就是艾滋病感染的暗示,是对自己所做恶果的最大惩罚,而对通过症状反推艾滋病感染深信不疑。实际上,真正的艾滋病初期症状不可能像恐艾症症状产生的这么明显和快速,比如有的恐艾症恐友在恐艾刺激后1-2天就会有明显的症状,然而真正的艾滋病初期症状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产生,据统计,大部分艾滋病感染者并不记得自己曾经有过明显的躯体化症状。这也是我们常常在临床恐艾干预的时候,给恐艾症恐友表达症状无意义的主要结论。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曾经做过相关的一个统计,针对于预约的受访者,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在网络上呆得时间越久,恐惧及刺激的时间越长,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下,甚至有部分长期恐艾的恐友产生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的趋势,以至于无法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
关于艾滋病窗口期。
目前国家新标准已经出来了,窗口期为二到三周左右,但是这个新标准在全国推行的并不理想,很多地方根据自己地区的随访和临床检测数据,有自己的独立看法。完全统一艾滋病窗口期的绝对标准,可能还需要医学工作者的继续探讨研究。不过在张老师年初写的一篇干预笔记中,结合行业内不少专家的意见,已经对艾滋病窗口期解释的非常明确了,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中心网站上的恐艾干预笔记里《解读2019年卫生诊断标准中最新的艾滋病窗口期定义》这篇文章,以便更好的客观艾滋病窗口期。其实在我们做恐艾干预一对一脱恐中,经常会发现,很多艾滋病恐惧症恐友,根本就不是高危行为。却还是纠结于艾滋病窗口期恐艾,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因为心理刺激,产生的本能防御作用,而混淆了主次观念。并没有可能导致艾滋病感染的风险,那我们还在掰着手指去计算艾滋病窗口期,那对于真正的脱离心理的束缚,其意义又何在呢。一旦如果经过艾滋病专业方向的医生评估没有感染艾滋病风险可能的时候,还在反复纠结艾滋病窗口期,艾滋病初期症状以及艾滋病传播方式,艾滋病毒什么时候在体外完全失去活性的时候,这个时候已经表明,该求助者更多已经偏向于艾滋病恐惧症了,其不过是通过反复论证,过度获取更多艾滋病知识,以满足自己的安全感。事实上,他内心中真正需求的并不是这个东西,而这种真正的需求满足达到的绝对安全信号,是需要靠和拥有艾滋病防治经验的心理医生老师,逐步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彼此了解熟悉对方,执行其给予的标准恐艾干预方法,才能达到的。这并不是靠急于一时就立马脱恐的,这也是我们一再强调的,在选择医生老师以前,一定要认真想一想,自己是否了解和信任这位医生老师的真实背景,这个机构的权威性,并且也需要对自己脱恐所需要的时间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评估。
资料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私信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