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小贴士进入疾病详情 〉
基本信息
概述
艾滋病是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感染科、皮肤性病科
别名
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临床症状
艾滋病的全过程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急性期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临床表现以发热最常见,可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无症状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此期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危害
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缺损,导致机会性感染增多,如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弓形虫脑病、真菌感染等;其次机会肿瘤罹患增加, 其中艾滋病相关性淋巴瘤与卡波西肉瘤是最常见的肿瘤。
并发症
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皮肤和黏膜损害、肿瘤等。
检查
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病毒及特异性抗原和抗体检测、各种致病性感染的病原体检查、HIV抗体检测、耐药检测、X线检查。
诊断
有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加上典型临床机会性感染或机会性肿瘤等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艾滋病。或者HIV抗体阳性,而CD4+T淋巴细胞数<200/μl也可诊断为艾滋病。
饮食建议
宜多吃蔬果,高能量、高蛋白饮食。
治疗原则
强调综合治疗,降低HIV发病率和死亡率。
治愈性
目前无法治愈。
重要提醒
HIV感染者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患者。
病因
病因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根据血清分型,HIV可分为Ⅰ型(HIV-1)和Ⅱ型(HIV -2)。HIV主要侵犯的是T淋巴细胞,引起人细胞免疫严重受损,继而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恶性肿瘤等。主要经以下3种途径传播: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介入性医疗操作等)和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分娩时和哺乳传播)。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流行病学
青壮年高发,近年男男同性恋者感染率逐年增加。易感人群包括性生活不洁者、医护人员、接受器械治疗或输血者、静脉吸毒者和女性艾滋病所生的婴儿。
传播途径
经以下三种途径传播:性接触(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针具静脉吸毒、介入性医疗操作等)和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分娩时和哺乳传播)。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典型症状有持续发烧、虚弱、盗汗,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明显。体重下降在3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消瘦特别明显。各种机会性感染症状,如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弓形虫脑病、真菌感染等。机会肿瘤,常见艾滋病相关性淋巴瘤与卡波西肉瘤等。
其他症状
艾滋病长期发展会导致呼吸道症状艾滋艾滋,如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消化道症状: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等;皮肤和黏膜损害等。
诊断依据
有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加上典型临床机会性感染或机会性肿瘤等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艾滋病。或者HIV抗体阳性,而CD4+T淋巴细胞数<200/μl也可诊断为艾滋病。
治疗
治疗方针
最大限度和持久的降低病毒载量;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药物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治疗的关键。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大大提高了抗HIV的疗效。国际上推荐的首选抗病毒治疗的原则为一个基本药加上两个核苷类药(双核苷),前者含NNRTI、PIs、整合酶抑制剂,而双核苷则有许多可供选择。常用药物包括替诺福韦、阿巴卡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恩曲他滨等。
预后情况
本病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
护理
日常护理
1.坚持洁身自爱,保持一对一的性关系,包括男男性行为。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5.保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定时做运动。选择一些自己喜欢而体力能够承受的运动,如散步、缓步跑、游泳等。6.定期复诊,接受身体及血液检查,以便观察病情。
饮食调理
注意饮食均衡和食物卫生,保持体重,补充体力。饮食要全面均衡,有足够的热量和水分。所有食物必须先洗净和彻底煮熟才可进食,不宜吃未经烹煮的食物。多吃蔬果,高能量、高蛋白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少量多餐、定时进餐。戒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