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曾经牵头对59名“自述疑似艾滋病感染者”进行第一次调查。他表示,国内外权威专家和检测机构对检测结果意见一致:并不存在所谓“阴性艾滋病”,“恐艾”更多源自精神因素。
曾光说,在2009年6月“恐艾人群”找到他之前,其中很多人已经做了很多次相关检查,最多者诊断了30多次,最低的是5次,都是阴性。
2009年,曾光牵头开展的关于“恐艾人群”的调查结果显示统统都是阴性,梅毒检测也统统是阴性,CD4也正常。医生检查发现,他们所说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完全不同,虽然叫得很响,但很多症状临床都查不出来。
地坛医院李兴旺教授做的诊断结果是:该组人群多数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少数生化检查异常,但与其主诉的临床症状不相符合。从躯体症状和神经症性两个角度进行评估,考虑主要为精神因素所致。
专家表示,在面对不利事件时缺乏化解能力,严重的焦虑症、幻觉、神经调节障碍等都是会出现的,如觉得关节响、肚子响。被调查者中,大多数人都有过一夜情等高危行为。
曾光说,“恐艾人群”的文化层次不低,以年轻男性为主,截至目前,相关部门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且包括全世界最好的实验室都查不出来这些恐艾者所谓的新病毒,这是他们自己给自己命名的“病毒”,没有一家医院诊断出病毒感染。
此外,桂希恩、李太生等国内权威专家对此类人群的判断是一致的,没有发现新病毒,也未出现流行性传染病。
曾光认为,“阴性艾滋病”这个概念是“恐艾人群”自己制造的,在国际上有极个别的确实存在,但都是有超高危行为者,如静脉吸毒和艾滋病人共用针头者,或者是感染了HIV的同性恋,但我国的“恐艾人群”不属于这种情况。
曾光认为,出现网络、QQ群、手机后,很多公共卫生问题在此新形势下发生,传播快,且煽动性强。对于“恐艾症”患者,我们该做些什么?曾光说,目前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该由谁来对其进行疏导和干预。“有5个人给我们来信,表示听到我们的检测结果和分析后症状消失了,其中一个来自上海的被调查者本身就有焦虑症,在加入相关的QQ群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但接受我们的检查后,承认自己有高危行为,表示已能调整心态、过开心的日子了。”曾光说,但很显然,多数人还是被网络控制着,他们谁都怀疑,就是不怀疑自己。
新闻回放
2009年6月以来,陆续有群众向卫生部反映称自己出现了类似艾滋病急性期症状,认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未知病毒。近日,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中国疾控中心专家通过网络与该人群取得联系,并招募了59名自愿接受调查的“自述疑似艾滋病感染者”进行了第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艾滋病人自述,该人群艾滋病抗体检测均为阴性,未检测到相关致病病原体,缺乏新病毒或未知病原体感染的证据。考虑到调查对象自述症状与XMRV病毒(异嗜性鼠白血病病毒相关病毒)导致的慢性疲劳综合症的临床症状相似,59名调查对象均检测了XMRV病毒,结果均为阴性。中国疾控中心将检测结果和初步结论向该人群作了说明,但未得到该人群认可。后中国疾控中心又将采集的血液标本送美国相关实验室进行病原学检测。目前美方反馈称,已经检测的样本艾滋病抗体均为阴性,尚未检测到相关致病病原体。
邓海华说,“阴性艾滋病”在网上已经炒了好几年了,实际上是一些人“恐艾”症状的表现,根本没有什么新的未知病毒。
链接
什么是恐艾症?
艾滋病恐惧症(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恐惧症)俗称恐艾症艾滋病人自述,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不少患者认为自己的身体不适就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反复拨打热线电话咨询,或者反复去做艾滋病抗体检测,对阴性结果又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检测不准确或现有试剂检测不出来自己的病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