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性病学术 > 艾滋病 蔡英元:勿用恐艾症定义自述阴性艾滋“患者”

蔡英元:勿用恐艾症定义自述阴性艾滋“患者”

阅读数:            发布:2024-04-26

针对近日媒体报道称有部分人员自述疑似感染“阴性艾滋病”一事,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昨日对记者表示,根据两次调查结果,目前可排除自述疑似艾滋病感染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没有证据表明该人群所述疾病具有传染性和聚集性,没有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证据支持该人群患有某种传染性疾病。(人民网)

卫生部正式回应此事,澄清了目前存在新型传染疾病的传言,对广大民众确有辟谣之效艾滋病人自述,但对事件所涉及的“患者”却未能体现出应有的关照。无论这些怀疑自己感染了某种“未知病毒”的民众有没有感染艾滋病毒,都不能简单地以“恐艾症”来定义他们。一方面,即使这些病人没有检出艾滋病毒,他们的担忧和疑虑也不会就此减轻,一句“排除疑似”无法治愈他们身体上“淋巴肿大肿痛、关节变形发响、牙齿腐烂、全身疼痛”等等症状。另一方面,除了HIV检测和艾滋病毒排查,他们到底有没有感染某种病毒,感染的是不是难以检测的新型病毒,还需要给出一个科学、准确和客观的结论。

艾滋病患者自述_艾滋病人自述_一个艾滋病人的自述书

既然来自国内多个城市的数千民众都自述有同样的病理症状,公共卫生机构就有干预和救助的需要。因为这已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已经影响到一部分民众的身心健康,而且已经造成了不小的社会影响。目前,部分“患者”不大信任卫生部门的检查结果,就需要以更加细致的工作、更有说服力的检测,来获取这些身处“病痛”者的信任,至少要先减轻他们在心理上的压力。

艾滋病人自述_一个艾滋病人的自述书_艾滋病患者自述

即使一部分“患者”确实是在发生高危性行为后,由于恐惧、自责等心理因素导致免疫力低下,而出现了某些病理症状,再加之群体心理的强大暗示作用,强化了这种致病的心理因素,卫生部门和公众媒介也不能冒然和武断地将“恐艾症”的帽子扣到某个个体甚至整个群体之上,否则必将引起排斥心理,导致更大范围的误解和不信任。

艾滋病患者自述_一个艾滋病人的自述书_艾滋病人自述

“恐艾症”和“恐韩症”一样,有戏谑之义,老百姓偶尔用来互相调侃一下可以,而在直面自认阴性艾滋“患者”等内心有隐痛的人群时,就应避免类似轻浮草率的用辞。否则,除了放大对有关人群的歧视,激发出群体性的愤懑之情,别无效果可言。在生活重压和心理压力都越来越大的当下,每个个体都需关注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偶尔出现负面情绪甚至心理问题,原本就属正常。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我们毫无理由去歧视、去指责他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更何况,要给一个正在痛苦中挣扎的人群贴上xx症的标签呢?这不仅不够厚道,而且令人厌恶。

艾滋病患者自述_艾滋病人自述_一个艾滋病人的自述书

在施行有针对性地心理辅助之外,卫生部门对新型病毒也不可不防。艾滋病毒自上世纪被发现至今仅仅数十年时间,而且人类近年来更是屡遭 SARS、H1N1等变异病毒的侵袭,谁敢断言今后不会出现新的、威胁人类健康的病毒?即使这次自述疑似感染“阴性艾滋病”事件,并未检测出某类新的病毒,也未必不是一次有益的公共卫生应急演练,也必须要以更加审慎的态度来加强对未知病毒的检测和排查。

一个艾滋病人的自述书_艾滋病人自述_艾滋病患者自述

更何况,据新京报报道,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病毒研究所医学事务主管莫筱卫博士,对5名上海的自述病人进行了抽血检测。“用一年时间艾滋病人自述,在5人血样中发现了同一种病毒,且这种病毒的序列结构目前还不清楚”。

尽管这家机构“没有对未知传染病研究和认定资质”,还是希望疾控中心能重视其研究结果,彻底排查新型病毒存在的可能性,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也希望这些深陷于“病痛”折磨的公民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救治,因为,“他们”和“我们”之间,并无固定的分野。

上一篇:治愈艾滋病有重大突破,特朗普一大早很激动!

下一篇:分析了1000个恐艾密友,原来有这4种脱恐妙计

相关推荐

性病百科

扫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