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省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计,截至2021年10月31日,全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例22855例,报告死亡4107例艾滋病自述,现存活18748例。今年1-10月新报告HIV/AIDS病例2553例。
福建省疾控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所副所长陈亮表示,我省艾滋病疫情总体相对稳定,在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持续加强危险行为人群干预,积极落实国家、省委和省政府艾滋病防治各项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极大地促进艾滋病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
现状:新增艾滋病感染者数量“两头翘”
家住福州60多岁老刘(化名)前不久突然头晕,口齿不清,半身不遂,到福州一家医院检查,发现患上脑梗。然而,更让他不能接受的是,在例行抽血检测时,他还被查出患有艾滋病,在治疗脑梗之外,他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孟超肝胆医院就诊。
“门诊中,多数艾滋病感染者是因为患有其他疾病前往医院检查,后才被发现的。”关爱门诊主管护师介绍。对于为何感染上艾滋,原来,老刘是一孤寡老人,老伴早年过世,禁不住诱惑的他,尝试了高危性行为。
“最小17岁,最大90岁,青少年和老年人患病人数越来越多。”林晓燕说,近年来,像老刘这样的老年人一周会接诊两三个,除了不安全的婚外性行为外,男男同性性行为是很大的原因。
“性接触传播仍是我省艾滋病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陈亮表示,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因素普遍存在,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他提醒,青年学生要多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懂得保护自己。另外艾滋病自述,子女和社会要多关心老年人的生活,老年人自身也要认识艾滋病的危害,做好自身的防护。
措施:创新工作模式 加强重点人群干预监测
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近年来,为进一步强化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福建省疾控中心积极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探索创新防治工作模式,切实推进示范区引领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综合干预、扩大检测和治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艾滋病社会综合治理和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六大领域工作。
全省各地创新艾滋病防治工作模式,积极探索面向流动人口、青年学生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干预策略和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着力解决现阶段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艾滋病防治工作任务量大,仍需要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陈亮说,一方面要发挥各部门各自的网络优势,把艾滋病工作和部门日常工作结合。另外,要整合部门间的工作。
以福州市为例,当地通过并多方推进艾滋病联防联控机制,打造福州市防艾品牌,以生动的主题班会形式对初高中新生开展防艾教育、预防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从青春期性启蒙抓起,并组建了一支以专业社工为核心的“福小艾”防艾讲师队伍,在校园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宣传课程。在泉州南安地区,当地采用乡镇卫生院负责,疾控中心配合,乡镇卫计办联系工厂的模式,在8个流动人口较多的乡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福建省设立并运行AIDS监测哨点39个,共调查监测对象3万多人;为HIV/AIDS提供确证后咨询、CD4+T淋巴细胞检测、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检测和结核病筛查等随访服务;启用22个戒毒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和6个延伸服药点;现有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72家(包括4家监狱医院),合计治疗HIV/AIDS 19802人;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为89.9%、治疗成功率为96.5%。
提醒:高危行为暴露后72小时内可自救
高危行为暴露后怀疑自己可能感染了艾滋病毒,有没有措施可以降低感染风险呢?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所副所长吴守丽提醒,其实艾滋病也有类似紧急避孕药的阻断药物。
据了解,所谓的HIV阻断药,即暴露后预防的药物,通常指的是在发生了高危行为之后,用来防止 HIV病毒扩散的药。
她表示,高危行为主要包括与艾滋病患者或HIV感染者发生没有安全措施的性行为;开放的伤口或黏膜组织接触到艾滋病患者或HIV感染者的体液;被有艾滋病患者或HIV感染者血液的针具刺伤等。
“72小时内服药可自救”,越早越好,2小时内最佳,最迟不能超过72小时。吴守丽提醒,暴露后预防用药一般采用三联药物,疗程为28天,药物组合方案可根据不同人群以及自身身体状况和经济条件进行选择。如发生暴露后请尽早到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原福州市传染病医院)关爱门诊咨询评估,并遵医嘱自费用药。由于药物因个人体质不同,部分患者可能会存在、头晕、恶心、想吐等不舒服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就医对症处理。此外,预防用药后还应定期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等密切监测药物副作用。服药后的1、3、6个月则需要进行HIV抗体检查,以确定阻断是否成功。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公民应积极参加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学习和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采取安全性行为远离艾滋病侵害,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