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可以说绝大多数的恐艾者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症状。要想脱恐就必须了解到专业的知识。
现在就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感染 HIV 后到底有哪些症状。
HIV感染急性期通常是指在初次感染后2~4周,持续大约3~14天。HIV感染急性期症状多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流感样症状类似.也有研究显示高达30%患者可伴有不典型的急性逆转录病毒综合症(HIV急性感染出现的症状和体征)。最新研究显示,HIV急性期感染者的传播能力是无症状期感染者的26倍。美国 DHHS 指南定义急性 HIV感染为在 HIV抗体检测结果阴性或不确定的情况下,血清或血浆 中可检测到 HIV RNA 或 p24 抗原。急性期的症状发生与病毒血症的高峰保持一致。(所以如果你出现症状通过核酸和四代检测阴,那就表明你的症状和 HIV 往往是没有关系的。)HIV 急性期通常发生在感染后两周左右。HIV 复制速度倍增,每 20 小时病载水平可上升 1 倍。
Robb等曾对3954个HIV高危人群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筛选出50例急性期患者,密切观察发现其中94%的人出现急性期症状和体征,其中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头痛及不适,淋巴结肿大是最常见的体征。
曹玮等回顾性分析发现,纳入的17例急性期HIV感染者中,约90%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最常见症状为发热(63.2%),其次是皮疹(21.1%)及淋巴结肿大(21.1%)。
刘波等通过对44例急性HIV-1感染者临床特征分析,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84.1%)、淋巴结肿大(56.8%)、皮疹(34.1%)眼部疼痛(29.5%)腹泻(18.2%)。
Hecht等回顾性分析 40 例急性期感染者,研究结果显示发热占 80%、身体不适占 68%、食欲不振占 54%、关节痛占 54%、皮疹占 51%、肌痛占 49%、发热+皮疹占 46%、咽炎占 44%、口腔溃疡占 37%、体重下降>2.5 kg 占 32%以及无菌性脑膜炎等。
李宁等,通过对2006-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门诊就诊的25例HIV-1急性期感染者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5例感染者中,22例(占88%)的患者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15例,占60%)、颈部淋巴结肿大(8例,占32%)、皮疹(6例,占24%)、腹泻(5例,占20%)、咽痛(3例,占12%)、咳嗽(3例,占12%)等。
李宁对44例急性期HIV感染者进行横断面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其中发热(28例,占63.3%)、颈部淋巴结肿大(23例,占52.3%)、皮肤黏膜损害(8例,占18.2%)、腹泻(9例,占20.5%)咽痛(4例,占9.1%)、咳嗽(4例,占9.1%)等。
也有研究显示,不同的感染途径因其的症状也可能存在差异。比如,与吸毒人群相比,在男男性接触人群中出现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等表现的的患者较多。
通过分析我们得出结论HIV急性期感染最常见症状及体征包括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腹泻等。本文也主要从着几点出发进行简单叙述。
HIV引起的发热一般在38~40°C ,多数为中等度热,可能伴随着间接性的高热。应用一般退热药比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尼美舒利等温度是可以降下来的,但是极易反复。
刘波等研究共纳入发热患者37例(84.1%)其中21例(47.7%)为高热(体温> 39 °C),11例(25%)为中等度热(38 °C14 d,16 例(36. 4%) >21 d,10 例(22. 7%) >28 d,1 例持续发热达 54 d。HIV感染急性期症状主要以中高度发热为主,持续时间往往大于7天。
而在脱恐过程发现大多数的恐友体温一般在37~37.5°C左右,这种发热一般来说跟HIV的关系不大,更多考虑由于恐艾引起的焦虑所引起的,有研究表明,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的体温调节过程,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在第八版五年制临床医学教材《生理学》中明确指出,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均可对体温产生影响,在炎热环境下,体温也可轻微升高。所以大多数恐友的发热与HIV绝对无关的。
简单总结:发热的持续时间。HIV 引起的急性期症状往往是会大于 1 周的。如果你的症状持续时间<1 周,那基本不是 HIV 引起的急性症状。在暴露感染 2~3 周后,可以检测到 HIV 相关抗体,急性期症状会逐渐减轻,症状的消失与血清 HIV 抗体和特异性CTL反映相一致。
总结:(1)HIV 引起的发热在感染后两周左右出现,行为后一周以内的那种发热绝对不可能是 HIV 引起的。
(2)HIV 引起的急性期发热基本温度在 38 度以上,持续时间大于一周。吃退热药也会再次发热。当抗体产生的时候,症状会减轻和消失。
(3)如果你的发热和 HIV 有关系,那是可以通过四代试剂检测出来的。如果四代阴那就表明你的发热和 HIV 没有关系。
(4)如果你的症状有减轻和消失的趋势,那你的三代检测就会是阳性的表现。
由于长期焦虑、紧张也可导致胃痛胃胀、呕吐以及腹泻等胃肠神经症状,也可导致失眠健忘艾滋病初期,四肢麻木、全身游走性疼痛、游走性异常感觉等。
HIV感染急性期症状其次为皮疹多见,通常出现在发热后48~72小时,持续5-8天,皮疹表现为数量不等的直径0.5~1cm、椭圆形、暗红色到深红色斑疹、斑丘疹。边界清楚,不融合。无自觉症状,主要分布在上胸部,尤其在领圈区。也可发生在面部,额头和头皮,四肢少见。此外,疼痛型的皮肤黏膜、阴道、肛门溃疡是较为特殊的皮疹变现之一。
淋巴结肿大:HIV可以引起淋巴结组织结构的广泛损伤,经过早期和中期和HIV疾病的发展,外周血中病毒的水平通常较低,这可能是免疫系统清除了病毒,也可能是复制的HIV消耗了大量的CD4+宿主细胞,导致稳定的低水平复制。而这种低水平的复制,掩盖了病毒产生的高速率和淋巴组织的破坏,常见的淋巴结肿大可能是这个过程的表现。也有学者指出HIV-1在全身淋巴器官的定位是感染初期高水平病毒血症的直接结果。HIV的病例改变重点在淋巴系统,最突出的是淋巴细胞的却是行病变,尤以淋巴结的改变显著,淋巴结肿大一般发生在第二周,主要发生在枕下、颌下淋巴。早期表现为非特异性增生性病变,淋巴结常肿大、质软、无粘连,有明显痛感的。晚期滤泡缩小,生发中心缺如,血管增生。
无论是HIV急性感染期,还是晚期典型AIDS阶段。淋巴系统均可受累,淋巴结的改变一般分为四期,其中暴发性滤泡增生期皮质淋巴滤泡显著增生,大小不一,滤泡外形不规则,生发中心往往成扩张状态,见大量有裂淋巴细胞、免疫母细胞、浆细胞以及巨噬细胞。
而恐友们经常摸到硬硬的,无感觉的淋巴结肿大与HIV往往是无关的。
口腔内症状:一般急性期很少会出现口腔内的症状,恐友担心的无非是舌苔白腻,这些跟HIV是没有关系的。最近接触到的恐友,基本都是由于体内有湿热。
该图片有可能会引起不适
继续查看
白色念珠菌为HIV最常见的口腔和食管感染,口腔的白色念珠菌病分为(1)假膜型(鹅口疮):黏膜表面有一层可擦去的白色薄苔或斑块,揭去白斑可见黏膜充血;(2)慢性增生型:黏膜表面为一层白色角化区,不能擦掉;(3):萎缩型:在腭与舌根处可见损伤区;(4)溃疡性:假膜脱落可引起黏膜糜烂或溃疡。
口腔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机会感染疾病,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念珠菌是口腔菌群中常见的寄生菌,口腔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其过度生长和定植,特鄙视白色念珠菌的过度增殖引起。研究认为,口腔念珠菌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唾液腺功能减退、抗生素治疗、口腔卫生不良、并且与糖尿病、癌症等全身系统疾病、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免疫抑制治疗等相关。
我们详细来解释口腔念珠菌病与机体免疫缺陷的关系
口腔念珠菌病是免疫系统疾病如HIV感染和其他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中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也有研究显示,多达90%的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的某个时间出现口腔念珠菌病,而且鹅口疮是期常见的表现形式。反复发作的口腔真菌感染也作为艾滋病期的诊断标准。
宿主免疫功能状况直接影响机体抗病能力,研究表明,局部或者全身的先天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在维持白色念珠菌共生菌状态中发挥作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在对抗念珠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刘曦等通过回顾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122例一般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初治病例,研究发现CD4细胞201~350个/mm3的病人出现HIV相关症状较轻,并发严重机会行感染的概率较小。HIV阳性患者中CD4细胞减少痛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发病率高度相关。以至于在一些缺乏有效实验室诊断及治疗地区,常用口腔念珠菌感染作为疾病进展的指标。
综上所述,口腔念珠菌病几乎不会发生在急性感染期,更多是艾滋病时期。
腹泻: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黏液、 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如解液状便,每日3次以上,或每天粪便总量大于200g,其中粪便含水量大于 80% 。
HIV感染各个阶段均可发生消化道疾病,可累及从口腔至肛门的各段,也是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的部位。
HIV能够感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固有层淋巴细胞,诱发肠道免疫学变化,从而导致小肠黏膜功能异常和肠绒毛轻度萎缩,细胞有丝分裂减少,再生能力降低,且小肠乳酸酶较少或缺乏,吸收不良。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慢性腹泻,多呈稀糊状或水样便,持续数周或数月,导致体重下降和消受。
HIV引起的腹泻还可能跟感染性因素有关,肠道原虫感染是HIV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以隐孢子虫和位孢子虫的检出率最高,约占腹泻病原的40%。此类原虫常寄生于小肠绒毛刷状缘,可引起严重腹泻,易迁延不愈,导致外源性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和内源性营养物质丢失。大便为水样,每日6~25次不等,个别患者粪量可达每日2L以上。
而各位恐友所担心的腹泻,以功能性腹泻多见,功能性腹泻是临床常见性功能性胃肠疾病之一。
《罗马III》功能性腹泻的诊断标准:至少75%的排便为不伴腹痛的松软(糊状)或水样便,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三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铁汁们~像不像你们的腹泻。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精神情志易受影响,脑-肠轴发生紊乱,进而影响到胃肠消化功能。陈诗言等认为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聂向荣等认为精神因素及应激如精神创伤史、紧张焦虑等,可通过中枢神经胃肠神经轴起作用,导致结肠运动和内分泌功能失调,胃肠蠕动加快。
通过跟恐友交流,发现绝大多数男性恐友,引起他们腹泻的原因多为脾气虚,张艳国认为脾胃虚弱是功能性腹泻的证型之一,表现为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食后玩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
绝大多数有腹泻症状的恐友都是由于精神紧张焦虑引起的功能性腹泻。或者痰湿体质、脾气虚进食凉性、油腻食物后引起的腹泻。
HIV具有嗜神经性,在急性感染10%变现急性脑膜炎。有发热、呕吐、头痛及及脑膜刺激征。还可出现格林巴利综合症,变现为远端对成型肢体麻木、感觉丧失艾滋病初期,今儿出现进行性麻痹,肌力减弱。还有可能出现面瘫、臂神经炎、肌病等表现。
因为早期的症状与流感病毒感染高度相似无法通过症状去判断是否HIV的感染。但急性期症状的发生与病毒血症的高峰一致,这表明如果出现明显的躯体症状,此时病载处于一个较高,复制较快的水平,此时通过RNA和P24的检测就可出现明确的阳性结果。
至于所谓的“高危症状”,其实是过度的焦虑以及放大引起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由于恐友不断从网络以及医生寻求HIV的相关信息,反复浏览医疗相关信息导致恐艾的发生以及发展的重要原因。大多数恐友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金钱来寻求医生和相关领域专家的反复检测以及诊断,及时多次检测结果阴性仍无法消除恐友的想法。恐艾症常为慢性波动性病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成为社会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利用互联网作为获 取医疗信息的主要来源已经变得非常普遍。通过浏览网上医疗信息可以使人感到压力的缓解,但同时也造成了观念的强化。尤其是浏览医疗信息,错误的医疗信 息和对医学知识的不充分理解会导致部分人群增加患疑病症的风险。所以脱空的第一步就是要戒掉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