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急性症状主要有发热、乏力、咽痛、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头痛等,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发热:艾滋病急性期通常是在感染后1-2周艾滋病急性期,由于病毒进入体内大量复制并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继而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使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当患者体温不超过38.5℃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温水擦浴、冰袋冷敷,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应用布洛芬缓释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进行退热;
2、乏力:患者感染后出现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时,可导致机体消耗过大艾滋病急性期,继而出现全身没劲、没力气、乏力等症状。需适当进行卧床休息,同时应加强营养,例如进食鸡蛋、牛奶、牛肉、鸡肉、青菜、苹果等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3、咽痛:患者免疫系统出现损伤后容易合并机会性感染,如口腔念珠菌感染等,炎症刺激下可导致咽喉部黏膜充血、水肿,从而表现出疼痛症状,患者可同时伴有咳嗽、咳痰症状。可遵医嘱应用碳酸氢钠水溶液、氯己定凝胶等药物进行治疗,抑制局部感染,促进身体恢复;
4、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由于急性期HIV侵犯淋巴系统导致免疫系统兴奋性增高,从而使机体淋巴细胞出现反应性增大,表现为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可遵医嘱应用拉米夫定替诺福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恩曲他滨替诺福韦片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疾病被控制后淋巴结可能会逐渐恢复正常大小;
5、头痛:部分患者单核巨噬细胞感染HIV后,成为HIV病毒贮存仓库,并可能会携带病毒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使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可遵医嘱应用复方磺胺甲恶唑片、氟康唑分散片等药物缓解症状,同时需注意休息。
艾滋病患者需规律口服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定期复查,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评估病情。同时作息规律,避免长期劳累、熬夜,应戒烟、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