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今年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为“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
自1981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第一次登载了5例艾滋病患者的病例报告后,人类已经与艾滋病抗争了40年。目前,全球艾滋病发病情况依旧严峻。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球现存活艾滋病感染者为3760万例,2020年艾滋病新发感染者为150万例。
中国的艾滋病感染情况同样较为严重。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0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艾滋病治愈,2020年全国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为18819,是报告死亡数排名第一的法定传染病,排名2~5的分别是新冠病毒肺炎、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狂犬病。
同时,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截至2020年10月底,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共104.5万例,突破百万。从2014年到2020年,在报告的所有艾滋病感染者中,超过95%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其中异性传播超过70%,男性同性传播超过20%。
如何才能打破艾滋病的现有发病情况?如何对艾滋病加强防治?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地坛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张福杰对21世纪经济报道等表示,艾滋病现在被认为是全世界三大公共卫生问题之首。性工作者、男男、吸毒者等都是艾滋病新发感染的关键人群。“作为HIV的专业医生二十多年,一方面,我们希望对患者实现有效治疗,能够让他们健康的活着,以达到功能性治愈的目标;另一方面,我最希望看到高危人群不再感染HIV病毒,这也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
艾滋病治疗新药物进展如何?
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多款治疗艾滋病的新药上市,也是得益于此,艾滋病已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以治疗但尚难以治愈的慢性疾病。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艾滋病药物具有较多分类,其中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分为7类,包括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融合抑制剂、CCR5抑制剂和新型作用机制药物。
今年1月,FDA宣布批准由ViiV Healthcare公司开发的 Cabenuva(卡博特韦和利匹韦林,注射制剂)上市,作为治疗那些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出现病毒学抑制的成人HIV-1感染患者的完整方案。这是FDA批准的首个用于HIV感染成人患者的完整注射方案,只需每月给药一次。此前,2020年3月,长效针剂卡博特韦和利匹韦林在加拿大获批上市,是全球首个上市的艾滋病长效注射方案。
Cabenuva是一款肌肉注射的长效抗病毒疗法。它由两种有效成分构成,分别为利匹韦林和卡博特韦。利匹韦林是一款口服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 卡博特韦是一款整合酶抑制剂,它的作用是抑制病毒DNA整合到人体免疫细胞的基因组中。
FDA还批准了Vocabria(卡博特韦,片剂制剂)上市,在开始Cabenuva治疗前,Vocabria应与口服利匹韦林联合使用1个月,以确保在转换为缓释注射制剂前药物耐受性良好。
今年6月26日,GSK宣布,其抗艾滋病新药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片正式上市,该药是中国首个完整的、每日一次、单一片剂的艾滋病双药治疗方案。自1999年首个抗HIV药物在中国获批以来,GSK截至目前已有8款抗HIV药物获批上市。
除此之外,作为经典药物,艾滋病治疗四合一疗法也被广泛使用。2018年8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吉利德科学捷扶康(艾考恩丙替片,即E/C/F/TAF)用于治疗HIV-1感染,使捷扶康成为中国首个批准的基于TAF/FTC、用于治疗HIV的单一片剂(STR)方案,也是中国首个获批的适用于成年和青少年HIV感染的含有TAF/FTC的完整方案。
与跨国企业相比,此前国产抗HIV病毒治疗药物较为稀缺。直到前沿生物带来的注射用艾博卫泰(艾可宁)成功上市,国内艾滋病治疗领域才迎来新的变化。艾可宁是国家一类新药、中国首个治疗艾滋病的原创新药、全球首个长效HIV融合抑制剂,其于2018年5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而在国产口服抗艾创新药方面,艾诺韦林与阿兹夫定走在了前面。今年6月2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批准江苏艾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艾诺韦林片(商品名:艾邦德)上市。该药用于与核苷类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成人HIV-1感染初治患者。艾诺韦林为HIV-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通过非竞争性结合HIV-1逆转录酶抑制HIV-1的复制。
国产其他产品还包括艾迪药业的ACC008、天津扶素生物的西夫韦肽、上海药物研究所和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塞拉维诺、恒瑞医药SHR2150等,其中进度最快的ACC008今年上半年已经在国内递交上市申请,其余产品多处于早期临床阶段,距离上市还有一段时间。
艾滋病药物市场空间广阔
尽管艾滋病药物进展不断,但是艾滋病新发感染人群庞大,而从现有情况来看,患者对于艾滋病的认知并不足。根据中国疾控中心调查数据,中国HIV病毒携带者仅有68%了解自己的病情,80%知情的患者得到抗病毒治疗,91%获得治疗的患者体内的病毒量能够受到抑制。对比全球“90-90-90”目标来看,我国仍有差距。
对此,IQVIA预计,随着国内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推进,治疗患者规模及长期用药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预计今后5年,每年接受治疗人数的增长约接近10~14万;至2028年,接受治疗人数约达170万人。
另据中商产业研究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抗HIV治疗药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2013年的7.9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8年的20.2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7%。预计至2023年,我国的抗HIV病毒治疗药物市场将达49.6亿元人民币,2019年至2023年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6%,抗HIV病毒治疗药物市场潜力巨大。
而从市场占有率来看,目前国际主流的抗HIV病毒治疗药物市场份额主要掌握在吉列德、GSK、强生三家跨国药企手中。而在谈及艾滋病治疗药物的使用情况时,张福杰介绍,近年来,艾滋病治疗药物进展不断、不断有新的治疗药物被批准使用,而这些新批准的药物主要特点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药物的单独抗病毒活性大大增加,增加了至少一倍以上或更多;
二是,药物毒副反应不断降低,不再像过去的药物对于心血管、肝脏、肾脏、骨头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是,新的药物耐药基因屏障更高。由于艾滋病的治疗还不能根除体内病毒,患者需终生服药,如果患者漏服药物就容易产生耐药,而新的药物不易产生耐药;
四是,新的药物在治疗方面非常成功,使患者寿命大大延长,这对患者而言是极大的好消息。
“但同样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即随着年龄增长,患者的共患疾病也会增多。尽管HIV病毒本身得到了抑制,可即使在免疫功能得到恢复的情况下,HIV阳性发生心血管、肝脏、肾脏等非艾滋病直接相关的肿瘤比例也比HIV阴性的人群要高。为治疗艾滋病患者的其他疾病,患者会服用其他疾病的药物,过去的艾滋病药很容易与其他药发生相互作用,叫药物之间‘互相干扰’。新的药物由于代谢途径,药物相互作用方面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解决。”张福杰说。
艾滋病离功能性治愈还有多远?
坚持规范治疗,HIV患者的生命长度和生活质量与常人无异。特别是通过规范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以将HIV病毒载量控制在非常低、甚至在体内检测不到的水平,当患者长期到达病毒抑制后,其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与常人无异。
目前,国产抗HIV病毒治疗市场入局者正不断增加,国内HIV患者有望迎来更多新的治疗选择。而随着更多创新药物的研发上市,HIV抗病毒治疗的目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单纯只关注病毒抑制,降低死亡率,控制HIV传播,到现今明确把关注患者生存质量作为治疗标准之一,对临床治疗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用疗效更强、长期安全性更好,患者耐受性、依从性更好的方案。
但与此同时,由于艾滋病治疗需要HIV感染者终身服药,依从性对于治疗效果和疾病控制尤为重要,但在临床上,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达到90%-100%的仅占67.51% ,且用药频率越高、依从性越差。这就使得一天一片、体积更小、服药更简便、副作用更小的单一片剂成为HIV治疗新趋势,该类药物在提高依从性的同时,患者的生存质量大大改善。
此外,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HIV抗病毒治疗已进入“免费+医保+自费”的三驾马车时代,根据个体情况,每个患者都可以找到最合适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具体而言,国家免费治疗模式,主要针对于生活经济来源有困难的、没有医保的人群;医保模式,这是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病人所采取的一种形式,医保在前两年加入了诸多创新药物,对患者的治疗有很大提升;自费模式,自费药物主要都是刚刚获批的新药物,如果这类能够加入医保目录也将进一步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
“我们很高兴看到现在艾滋病治疗药物越来越多,除了抗病毒作用更强、毒副作用更小、药物相互作用更少、有更高的耐药基因屏障,还有不少药物可以做成二合一、三合一、四合一,使得患者每天只需服用一次。我们看到,最新获批使用的药物可以有针剂、肌肉注射的药物,更多两个月才使用一次的长效药物。”张福杰指出,去年,我国医保目录就加入了只需一周使用一次的药物。从现在的临床试验来看,接下来,临床可能会出现长达六个月使用一次甚至一年使用一次的药物,在解决了药物便利性,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之后,可以进一步实现艾滋病患者的功能性治愈,进而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
最后,张福杰强调,当前,我国HIV防治面临新形势新要求,除了关注药物依从性,强调HIV的预防和治疗同等重要艾滋病治愈,而暴露前预防成为防控HIV传播的重要策略,可以最大程度助力降低HIV流行水平,助力“零艾滋”目标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