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性病学术 > 艾滋病 HIV病毒的潜伏期为什么要这么长的原因

HIV病毒的潜伏期为什么要这么长的原因

阅读数:            发布:2020-11-20

疑难问题:经常有学生问到HIV病毒潜伏期为什么要这么长,今天看了《生命奥秘》网站略有了解,摘录如下,以便日后学习。首先要了解HIV感染的过程。

一、病毒感染过程

gp120蛋白与细胞表面CD4分子以及趋化因子受体(CCR5或CXCR4)结合,导致gp41蛋白介导的融合hiv病毒,接着病毒进入细胞并脱壳。病毒在细胞内逆转录自身RNA基因组为双链的DNA,形成前整合体复合物并入核,最后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变成HIV原病毒。

1.细胞的吸附与入侵

2.胞质内的反应

3.病毒的入核

4.病毒的整合

5.转录的调控

6.病毒的转录

7.病毒的复制

8.病毒的组装

9.病毒的出芽分泌

二、病毒的潜伏期为什么要这么长的原因(摘录)

病毒的整合能导致潜伏性感染或有转录活性的感染。HIV的潜伏性感染是导致众多强效的抗病毒疗法无法彻底根除人体内的HIV病毒的罪魁祸首。除了感染初期的强烈免疫反应,这些原病毒一直潜伏着,并在人体抵抗力变弱时转为具有转录活性的HIV病毒。

染色体环境可能与原病毒转录活性调控相关。

如果原病毒整合的是一个受阻遏的异源染色质,就有可能潜伏。其它导致病毒潜伏的因素包括宿主细胞缺少与HIV的LTR结合的激活因子,或者缺少病毒的Tat蛋白。在被感染细胞中有大量的原病毒拷贝,其中至少有一个可能是具有转录活性的,这也许是病人体内潜伏感染的细胞数比较少(105-106)的原因。

在宿主基因组中,病毒的5’ LTR与其它真核转录单元的作用一样,包含上游与下游的启动子元件,如起始子、TATA框(TATA-box)以及三个Sp1位点。这些元件帮助RNA聚合酶II 定位在转录起始位点hiv病毒,并装配成PIC。在启动子上游的是转录增强子,在HIV感染中结合核因子KB(NF-KB)、活性T细胞核因子(NFAT)以及Ets家族成员。在受到细胞刺激后,NF-KB与NFAT会重定位到核内。胞质内与NF-KB结合的抑制剂I-KB被磷酸化、泛素化和酶解,释放NF- KB到核内;NFAT被钙调磷酸酶去磷酸化,入核后与AP1结合,形成具有转录活性的复合物。

当这些因子结合到LTR上时,转录便开始了,但如果没有下面提到的Tat蛋白,聚合酶将不能有效地沿着病毒基因组延伸。在转录中,短的非多聚腺苷酸化的转录本被合成,这些RNA能形成名为反式激活应答(TAR)元件的茎环结构,在细胞中稳定、持续地存在。

Tat蛋白能显著地提高病毒基因表达的水平。Tat与周期蛋白T1(CycT1)一起结合到TAR的RNA茎环结构上,招募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9(Cdk9)到HIV的LTR上。Cdk9能磷酸化RNA聚合酶II的C末端,使转录从起始转变为延伸。HIV的LTR本身会吸引很多负转录调控因子的结合,这就是为什么在没有Tat的激活下,HIV的LTR转录活性会变得非常低的原因。

链接:艾滋病潜伏期长的原因

链接:关于艾滋病病毒(HIV)

上一篇:全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95.8万

下一篇:对话烟台艾滋病感染者:生活,在伤痛看不见的地方

相关推荐

性病百科

扫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