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HIV感染者恶意传播艾滋病”的话题引起热议;月末,“老年艾滋病病例上升”的话题被刷到了微博热搜榜二;日前,“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又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一次次事件让“艾滋病”再次深深地刺入人们的眼眸。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最新报告显示,加强的艾滋病毒检测和治疗服务正在覆盖更多的艾滋病感染者。截至2017年底,全球现存活HIV/AIDS患者3690万例,当年新发HIV感染者180万例,其中我国报告的现存活HIV/AIDS患者758610例,当年新发现HIV/AIDS者134512例(其中95%以上均是通过性途径感染,异性传播为69.6%),当年报告死亡30718例。
报告称,尽管病毒得到抑制的艾滋病感染者于2017年增加至2170万,但仍有940万艾滋病感染者不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并且迫切需要进行艾滋病毒检测和治疗;仍有1,940万艾滋病感染者病毒尚未得到抑制。
今天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跟随“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的活动主题,让我们来看看,AIDS在中国发生的那些事。
你不知道的艾滋病
说起艾滋病,你会想到什么?可怕的死亡传染病?
这个病毒确实可怕。
上世纪90年代的研究便已证实,人类在感染HIV病毒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HIV处于高速复制状态,这种高速复制将持续不断地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在HIV感染者身上,血浆中病毒载量显示相对稳定和慢慢增加,并出现遗传基因的快速突变等现象,而这些病毒会不断破坏支撑人体免疫力的CD4 T-淋巴细胞,导致其数量逐渐下降。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人体会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害,这就是HIV致死的根源。
换句话说,艾滋病病毒本身不会致死,但它破坏了保护人体免疫力的CD4 T-淋巴细胞,导致人体开始无法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因而致死。
电影《最爱》剧照
但,这种病也没有那么可怕。
根据研究,如果在适当的时间接受理想的治疗,并且坚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服药和定期体检,一个HIV感染者是可以拥有一个正常人的寿命长度的。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存活30年以上的感染者大有人在,并且很多人至今还在世,包括美国的空中英雄洛加尼斯、魔术师约翰逊、南非国家大法官埃德温·卡梅伦等名人。
以现在的技术来讲,艾滋病并没有外界宣传的那么可怕,它只是一种慢性病,就像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肾炎一样,只不过它是种会传染的慢性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张福杰曾说,“艾滋病不是一个不治之症,它是一个病毒性传染病。如果被HIV病毒感染后不治疗,才会转化成发病状态,而这需要6~10年的时间。在真正转变为艾滋病后,大概在一年半左右,人才会死亡。”
因此,只要坚持治疗,保持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配合良好的心态,HIV感染者可以很久甚至永久都不发病。如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蔡泳所说,“目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不断增多,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大多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能规范用药,终身都不会发病。”
还有一个客观事实是:每多活一年,就会有新的治疗药物产生,完全被治愈的可能性就大了一分,因为科技是在不断进步的!
要知道,几十年前,肺结核一样会要人命,病毒性感冒、痢疾、梅毒也会快速致死,可是,这些疾病对于现在的医疗水平来说,还是难题吗?
你该知道的艾滋病疗法
对于HIV感染者而言,有药就有生命。
“绝对不能停药,药一停,HIV就有变异的机会,这款药对它来说就失效了,就不得不换药。”姜思达曾在《我和7位HIV携带者吃了一顿晚餐》中写到。
文中所有HIV携带者领的药,都是国家免费发放的,采取主流的鸡尾酒疗法。基于该种疗法,约10种药物在国内可供患者们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尤其在我国“四免一关怀”的政策鼓励下,更多患者都能确保每天的正常生活。
“四免”指:
1.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
2.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
3.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
4.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
“一关怀”指:
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人。避免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
以艾滋病患者小李为例。被查出艾滋病后,6年来,他每三个月都会到医院进行一次化验、取药。每天晚上10点,按时服用三种联合药物:施多宁(依非韦伦片)、拉米呋定片和替诺福韦片(TDF)。现在,他的CD4淋巴细胞水平持续保持在700以上(中国人正常数值为500以上),HIV病毒载量已经连续两年保持在检测范围之外(检测不到病毒)。
据专家介绍,像小李这样的状况hiv病毒,基本与常人无异,只要他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坚持服药,适当锻炼身体,他的生活质量和正常人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但小李的生活也并非完全不受影响。对于大部分HIV感染者而言,最大的痛苦其实并非来自疾病本身,而是来自巨大的社会压力。他就经历过因为HIV病毒感染被工作单位辞退、被多年的好友疏远、被运动场上的伙伴排斥等诸多痛苦。
这些冷漠和歧视,或许才是艾滋病患者恶意报复社会的原因。
虽然电影《最爱》后续纪录片中的孩子,说的只是气话,却道出了HIV感染者的痛苦处境。
你该做到的不歧视
不被歧视,是每一个艾滋病感染者应受的对待。
对每一位艾滋病患者来说,心里最害怕的或许不是自己因病去世,而是怕家人因自己而感染,
或者因自己而受到歧视。
对每一位艾滋病病人而言,或许害怕的并不是病魔本身,而是害怕来自他人冷漠歧视的目光。
李总理曾经说过:“对待艾滋患者的态度,是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窗口。”
HIV固然是一种生理疾病,但它也是整个社会的心理疾病。尤其当把HIV和道德败坏、和同性恋绑定在一起,便是把一种行为的失误,变成了对一类人群的孤立。带着有色眼镜解读信息、用仇恨和恐惧划分群体的行为,其实是更大的过错。
歧视只会让情况变坏,不会变好。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在和HIV感染者一起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们不必有任何担心,共用办公用品、桌椅板凳、餐具、毛巾、被褥,甚至是马桶等,是不会感染HIV的,因为HIV病毒比较脆弱,在体外存活时间也就5到10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5分钟。
对于一个没有经过任何治疗的HIV感染者来说,只要与他没有进行体液交换,感染的几率为0。即便进行了体液交换,只要自身没有出现伤口,感染的几率也极低。
这就是说,HIV感染者一样可以正常做爱,只要正确使用安全套!
更何况,在经过治疗之后的HIV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已经极低极低,甚至根本检测不到。检测不到=传染不了。
在姜思达与HIV感染者的第二次饭局中,我们看到,HIV感染者也在积极恋爱。
“坦诚、安全措施、遵医嘱,就能像其他人一样恋爱。”
电影《最爱》剧照
更多科普
问:如果手指不小心接触到艾滋病患者的分泌物、血液和体液,怎么办?
答:注意尽量不要接触眼睛、口腔、鼻子等黏膜以及伤口处,尽快用75%的医用酒精消毒,几分钟就可以杀灭HIV。
问:蚊虫叮咬会传染艾滋病吗?
答:目前没有证据表明HIV病毒可以通过蚊虫叮咬来传播。首先,HIV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不是总有含量很高的HIV病毒,达不到“传染”需要的水平;而且HIV病毒在蚊虫体内不能繁殖,很快就会被消化掉、死亡;此外,蚊子叮咬人的时候,为了润滑,注入的是自己的唾液,不是自己的或者之前叮过的人的血液。
问:从感染到发病潜伏期(无症状期)有多长?
答:如果没有治疗过,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10年,平均7~8年。这时尽管患者没有出现症状,但他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别人。
问:感染HIV后,早期会出现什么症状?
答:50%~70%的感染者在14天后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包括发热、咽痛、头痛、肌肉关节痛和不适,有的人还会出疹子,常常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有的人的症状会在几天内消退,多数人1个月内,少数人会拖到2~3个月才消失。
问:哪些人需要做HIV检测?
答:有高危性行为史者;
(经常发生高危性行为、又不用套的人群,建议每3个月做一次HIV检测。)
与他人共用针具吸毒者;
在非正规医疗单位拔牙、纹身者(过程中可能使用了没有严格消毒的器具);
其他情形: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等性病患者;准备结婚的伴侣建议婚前检测;孕妇建议在刚发现怀孕时检测;
感染了艾滋病的妈妈生的宝宝。
问:发生高危行为后,是不是就只能“等死”?
答:不是的。
在发生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可以有立即到附近的医院、诊所、红十字开PEP(阻断药)。
如果在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阻断成功率可达99%,最晚服用时间不能超过72小时。
根据个人体质,服用后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头晕、嗜睡、恶心、出现幻觉。更为重要的是,服用阻断药至少要28天。
问:如果发生高危性行为,如何排除HIV感染?
答: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血液才会产生艾滋病毒抗体,在此期间即使做抗体检测,结果也是阴性的,这段时间就叫做“窗口期”。“窗口期”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在2~12周。
专家建议,在高危行为后2~4周做初检,满4周做检查结果是阴性的话,可排除感染率为98%左右(就是说有98%的可能性没被感染);满8周后复检hiv病毒,结果是阴,可排除感染率99.99%;虽然只有约万分之一的人窗口期在8周-3个月,为了彻底排除感染的可能性,最好满3个月做最终复查,如果结果还是阴性,就能完全确定没有被感染。
问:检测阳性怎么办?
答:可以到当地的疾病控制机构获得免费、保密、专业的治疗服务;
要采取防护措施,保护性伴侣不被感染,同时告知性伴接受检测;
不必担心个人患病会被别人知道,感染者的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
要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