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 我们对9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进行肺炎支原体监测并与92例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两组采用颗粒凝聚法测定MP-IgM抗体。结果 反复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MP-IgM阳性43例(46.74%),普通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MP-IgM阳性12例(13.0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临床中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支原体感染;儿童
Clinical study on 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 and mycoplasma pneumonia infection in children
LIU Ying-bo, CHENG Dong-lan, MEI Hong. Departiment of Pediatrics, Lecong Hospital of Shunde District, Foshan52831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 and mycoplasma pneumonia infection in children.Methods 92 children with RRI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92 children with common respiratory infection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MP-IgM antibody level was determined by particle agglutination method in both groups.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for MP-IgM was 46.74% in RRI group and 13.04%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 mycoplasma infection; child
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儿童时期常见疾病之一,约占儿科患者30%左右。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上、下呼吸道感染,病程较长,每次发作可延至10天以上,易反复发生,甚至迁延数月之久。部分患儿可发展为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或其他脏器损害。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及病因较为复杂,如各种免疫功能紊乱、微量元素缺乏、营养、环境等多因素,与肺炎支原体感染(MP)之间的关系已日益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本研究旨在讨论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5年2月—2008年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92例,均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1]支原体感染,其中男53例,女39例;年龄6~11岁。对照组92例为同期在本科住院的患儿,其中男51例,女41例;年龄6~12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比例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2组病例分别于就诊后次日晨起抽静脉血2ml,2000r/min离心15min后分离血清,置4℃冰箱保存待测,采用颗粒凝集法测定MP-IgM,滴度>1∶160提示肺炎支原体感染。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组与对照组MP-IgM阳性率比较,见表1。由表1中看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组MP-IgM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率较高,常常引起儿童旷课和家长旷工,甚至影响生长发育。其发病机制复杂,小儿呼吸道生理解剖特点及免疫功能发育不全,尤以婴幼儿T细胞数量较少,功能差,吞噬功能低下,婴幼儿呼吸道分泌物中的溶菌酶、乳铁蛋白、补体、干扰素等可抵抗病原体的物质含量均低。再加上营养不良、各种微量元素缺乏、先天性疾病等,使患儿更易反复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除生理因素外,很难用单一理论或学说予以解释,因其病因涉及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等众多学科,是一种多因素并存,并共同作用的结果。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且感染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2]。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如果不做病原学检查,很难与一般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相鉴别。肺炎支原体感染如果不用相应抗生素治疗或疗程不够,很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支原体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经典的培养法、血清学抗体检测法、抗原检测法和核酸检测法[3]。由于条件限制,国内大多采用血清学抗体检测法。由于MP-IgM的早期检测阳性率较低,在发病1周内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MP-IgM的检出率为10%~20%,约2周达到高峰[4,5],因此,检测时机较早,可能漏诊部分病例。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但目前倾向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紊乱发病机制支原体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体过氧化氢损伤和肺炎支原体直接侵入学说[6]。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后,B细胞免疫功能亢进,分泌IgG、IgA、IgM增加,导致免疫功能损伤,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患儿食欲低下,营养吸收不良及微量元素吸收障碍,尤其是锌缺乏。锌是人体重要的而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锌参与很多的酶反应,影响蛋白质的质量和数量调节,影响DNA和RNA相关酶类的活性,缺锌可以导致胸腺和外周淋巴结萎缩,T、B淋巴细胞减少,T细胞功能减弱,削弱抗体的免疫功能,导致机体防御能力下降,增加儿童感染的易感性[7]。 单纯反复呼吸道感染存在暂时性体液免疫功能低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体液免疫活性升高,临床上应根据它们不同的免疫致病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免疫治疗,对于单纯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以提高免疫力为主,如果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应慎用免疫促进剂,而应该在正确抗感染的基础上结合免疫调节剂治疗,以达到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胡仪吉.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中华儿科杂志,1988,26(1):44.
2 耿立建,严义培.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48例临床分析.徐州医学院学报,2004,24(6):557-558.
3 孙红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4):245-248.
4 刘寅,李树华,庞保东,等.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意义.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1):2425-2426.
5 温涛,赵坚敏.IgM和IgG联合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诊断中的应用.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3,13(4):391-392.
6 赵淑琴.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小儿急救医学,2002,9(3):129.
7 于占洋,侯哲.微量元素与疾病诊断及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7.
作者单位:528315 广东佛山,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