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特点
(1)自卑、被歧视的心理:很多艾滋病患者被感染后害怕被家人知道,害怕被朋友、同事轻视,担忧被责骂和歧视,心理压力巨大,无法正视病情,更别提接受专业治疗,从而耽误了疾病治疗,不利于临床治疗成效,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2)害怕、恐惧的心理:因艾滋病传染性特征突出,会传染给下一代,也有可能会传染给身边的人。因此,艾滋病患者因确诊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往往十分担忧,并伴有恐惧、害怕的心理。一方面,大多数艾滋病患者对于艾滋病疾病认识较浅艾滋病治愈,误认为这是一种难以控制的绝症,因此,自身长时间保持紧张的状态,担忧死亡,害怕临床治疗威胁到自己的健康与生命;另一方面,艾滋病患者担心家人、朋友远离自己,担心被冷落与孤立,而且治疗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担心连累家人,因此不配合临床治疗。
(3)失落、疑虑的心理:患者大部分都是青壮年,因感染艾滋病病毒而严重影响了其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正常性生活和能力等,常常十分沮丧和消极,不承认自己的价值。心情沮丧时艾滋病患者十分焦虑,对身边的事物十分敏感,当听到身边的人悄声议论时,往往认为其将矛头指向了自己,在讨论自己。同时,从医务人员细微的行为判定自己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存在疑惑心理的患者不仅不相信他人,而且对于他人询问的问题,往往存在被迫害妄想症。
(4)自罪、消极的心理:大部分艾滋病患者是因滥交或性生活不洁被病毒所感染的艾滋病治愈,因此存在罪孽的心理,精神负担十分沉重,再加上社会对艾滋病的歧视,艾滋病患者便会觉得自己罪有应得。并且因患者亲人、同事、朋友对艾滋病的偏见,往往十分冷漠、疏远患者,一些甚至断绝了往来,从而使得艾滋病患者觉得自己被抛弃,十分孤独无助,往往有一死百了,死有余辜的消极想法。同时,这一消极想法长期积压在心中,使得患者产生压世、失眠、不安的情绪,有的甚至会走向极端,出现自残、自杀的行为,患者心理痛苦不已,且不利于临床治疗。
2、护理要点
(1)患者和家属应学习了解艾滋病的含义、病程进展以及传播途径,正确看待疾病,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勇气和自信心。
(2)家属和护理人员应耐心的倾听患者述说自己内心的痛苦,并且以高度的热情来安慰并疏导患者,鼓励他们将内心的情绪通过正确的渠道发泄出来。针对个别出现偏激行为的患者,需要用宽容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能够通过积极的沟通和交流,让患者认识到自己不良情绪和行为的错误。同时,帮助其积极的面对现有的状态。充分尊重患者,为患者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