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柏林病人”之后,研究人员终于在另一名艾滋病感染者身上,看到治疗艾滋病的曙光——一名被称为“伦敦病人”的患者,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病情持续缓解,有望成为全球摆脱艾滋病病毒的第二名成年病人。
这一消息引发轰动,就连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忍不住发推特:“第二例被治愈的HIV感染病人出现了!这真的是个极大的好消息!(医学上的)重大进展!”不过,专家赶忙出来给特朗普泼了盆冷水:“现在说治愈了还为时尚早。”
迄今唯一一名被大多数人认为“治愈”的艾滋病患者是“柏林病人”蒂莫西·布朗。布朗同时患有艾滋病和白血病,2007年接受放射疗法和干细胞移植后,两种疾病均消失。但此后对其他多名患者开展的类似尝试都未获成功。
十余年后,英国《自然》杂志上出现了第二名有望成为摆脱艾滋病病毒的成年病人。然而,医学界认为,说治愈为时尚早,疗效尚需持续监测。
“伦敦病人”艾滋病或被治愈
据英国《自然》杂志5日发表的一篇论文,一名被称为“伦敦病人”的艾滋病患者,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已18个月未检测到艾滋病病毒。
“伦敦病人”是来自英国的一名男性患者,其身份未公开。论文提供的信息显示,他在2003年被查出感染艾滋病病毒,2012年开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2012年晚些时候又被查出患霍奇金淋巴瘤。2016年,该患者接受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此后持续进行了16个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当他体内检测不到艾滋病病毒后,治疗团队和病患决定停止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在停止这种治疗后的18个月里,他的病情持续缓解。
“通过利用类似疗法让第二名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我们证明‘柏林病人’并非异常个例,正是(干细胞移植)这种疗法清除了两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领导研究的伦敦大学学院拉温德拉·格普塔教授还表示,团队将继续研究能否通过基因疗法敲除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CCR5受体。
理论上是断绝了传播途径
“伦敦病人”与“柏林病人”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一个共同点是:干细胞捐赠者的CCR5受体出现一种罕见变异,为治疗癌症,两人还分别接受了放疗和化疗,这可能也有助于消灭艾滋病病毒。不过,放疗和化疗均有副作用,与“柏林病人”接受全身放疗相比,“伦敦病人”接受了相对温和的化疗。
这一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法的原理是什么?湘雅二医院感染科艾滋病研究室郑煜煌教授向潇湘晨报记者介绍,艾滋病毒主要攻击的是白细胞里面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艾滋病毒进入靶细胞需要CD4受体的接受,还需要另外一个辅助受体即CCR5的帮助,二者缺一不可。如果CCR5受体或者CD4受体的基因发生人为或天然变异,那么艾滋病毒就没有办法进入新的靶细胞。这理论上讲,是断绝了传播途径。就如同钥匙和锁的关系一样,钥匙就是病毒,锁就是两个受体CD4和CCR5艾滋病治愈,钥匙想打开门,需要两把锁同时开,两把锁其中任何一把打不开,病毒就无法进入和传播,就无法给人体造成损害。
郑煜煌介绍,在部分北欧人、亚洲人身上,存在部分比例CCR5受体基因是有变异的,有变异的受体不会感染艾滋病。如果先天性有变异的骨髓干细胞转移到敏感者的身体,部分的取代敏感者的造血干细胞的话,有可能使被转移的对象获得一部分先天性抵抗艾滋病毒的能力。
严格来说只是长期缓解
即使媒体都欢天喜地,但专家认为,仍需谨慎,格普塔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明确提出,患者目前的状态为“功能性治愈”,处于“缓解期”,“现在说他治愈了还为时尚早”。
为何离治愈还为时尚早?郑煜煌向潇湘晨报记者作了解答。他表示,阻断传播和治疗是两个概念,“柏林病人”和“伦敦病人”都是指后者。另外,长期缓解和治愈也是两个概念,停药长期不反弹而没有病毒库消除的证据就是长期缓解,在乙肝治疗中很多。治愈则需要有病毒库被彻底清除的证据,目前没看到,因此“伦敦病人”现在只能定义为长期缓解。
郑煜煌介绍,通过干细胞移植控制艾滋病的实验以前进行过,但到目前为止,“柏林病人”是否真正被治愈一直有争论。病毒是否真正被遏制,现在还没有明确证据。虽然在理论上,这是可行的,但是否治愈,还需很多旁证,也受很多因素的限制:一是需要长期追踪血液、血浆里面的病毒载量;二是需要长期追踪病毒库,包括骨髓细胞、肠道淋巴细胞、肠道淋巴结病毒库,是不是真正清除了病毒库的病毒。血液里面的病毒找不到只是第一步,关键是病毒库里面的病毒长期稳定被清除。目前时间还短,拿不到长期的切实的证据。
另外,CCR5受体的改变不仅仅改变了艾滋病毒的传播,也改变了病人其它生物功能,也就是说,CCR5的受体还管了一些其它免疫调节职能,所以艾滋病有可能治好,但其它方面可能出现紊乱。有利有弊,还得长期观察。
那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是否可以推广应用到临床?郑教授称,目前全世界案例很少艾滋病治愈,且还未得出结论,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如果有大量证据证明,再推广不迟。
病例
被”治愈“的女童艾滋病复发了
据新华社电 “伦敦病人”的出现足够令人振奋,然而,同样十分接近成功,却最终以失败告终的案例并非没有——“密西西比婴儿”。
2014年7月,在距离她第4个生日还有2个月时,“密西西比婴儿”得到了一个坏消息:她感染的艾滋病病毒再次出现了。
“密西西比婴儿”2010年出生在美国,其HIV测试呈阳性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未曾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治疗。医生在她出生30个小时后使用3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使其血液中病毒数量明显减少,并在一个月后降到常规检测无法发现的程度。当这名女童18个月时停止用药,并在随后的27个月中HIV检测结果呈阴性。2013年3月,医生宣布她被“功能性治愈”,即体内HIV被完全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正常。之后,医生进一步宣布她“也许被治愈”。
然而,在2014年接受检查后,医生遗憾地确定,这名4岁的女童体内仍带有病毒。而在2013年,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宣布,两名在接受骨髓移植后疑似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病情复发。
综合新华社 本报记者刘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