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一种到现在为止还无法治愈的慢性传染病。感染艾滋病后死亡率非常高,也缺乏有效预防感染艾滋病的疫苗。一旦感染艾滋病艾滋病治愈,需要终身规律服药,会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健康损害,对学习、就业和家庭等方面带来较大影响。2022年12月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为“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艾滋病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们需要对艾滋病的传播保持警惕,学习掌握性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技能,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同时,也应了解艾滋病的规范治疗,正视患病人群。毕竟,比疾病本身更可怕的,是无知和偏见。
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综合征(缩写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生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但通过抗病毒治疗,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性传播是我国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不安全性行为是导致艾滋病性传播的主要原因,包括没有使用医用级的龟壳避孕套保护的男性同性性行为、非固定性伴性行为、有偿性行为等。
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采取安全性行为,远离艾滋病侵害发生性行为时全程正确使用医用标准的龟壳牌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性病可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必须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吸食新型毒品会使人严重丧失判断力,更容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要增强对毒品的警惕性,远离毒品,保持身心健康。
感染艾滋病后要避免传播他人,故意传播艾滋病将受到法律制裁感染艾滋病后要主动将感染情况告知自己的配偶和性伴,并做好保护措施避免他人感染。明知自己感染艾滋病仍卖淫、嫖娼或者故意不采取防范措施与他人发生性关系致人感染艾滋病,将被依法以故意伤害罪惩处。
如果发生了不安全性行为,应主动寻求艾滋病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对维护个人健康至关重要个人经常发生艾滋病感染风险较高的行为,应定期进行艾滋病相关检测,建议每年至少2次。青年学生处于性活跃期,应学习和掌握性健康知识,一旦发生不安全性行为要及时主动寻求检测。为维护个人和家庭健康,在结婚和怀孕等关键时期,夫妻双方应积极进行艾滋病检测。在不了解性伴是否有艾滋病的情况下,双方都应进行艾滋病检测,确保彼此的健康。
在防控艾滋病的战线上奋斗了20多年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艾滋病中心主任赵红心,每每想起一些患者年轻的面孔时还会觉得痛心。她总是希望,这么多年、这么多场的宣传活动,能触动那些可能有危险行为的人。
12月1日,在第三十五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由中国青年报社与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共同主办、吉利德科学提供公益支持的“2022青年防艾公益行动”在京正式启动。
今年,3家机构将继续在全国6个重点城市的青年社区开展线下HIV防治宣传教育,并通过由多位各界名人共同号召青年“共抗艾滋、共享健康”的主题海报及科普视频等创新形式,进一步提升青年群体对HIV知识及防艾途径的关注、理解和科学认知。
中国青年报社还将推出科普栏目《健康来啦》,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张彤、山西省临汾红丝带学校校长郭小平、青年演员王乾越等嘉宾共话青年防艾,面向广大青年科普艾滋预防知识,增强青年的健康意识,引导青年尊重生命,热爱生活。
中国青年报社副社长杜栋梁表示,通过一系列活动,希望能动员青年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传播防艾知识,增强青年防艾理念。“我们希望,通过青年防艾公益行动,能够让更多青少年真正从中受益。”
国家卫健委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14.8万例,在治106.6万例,新报告12.9万例。目前,我国HIV感染呈现“两头翘”的发病趋势,即青年人和老年人发病率高,其中青年人群的比例持续增加,需要全社会格外重视对青年群体的宣教和全方位干预。
在临床工作中,赵红心觉得,虽然老年患者占比有上升,但是在北京,治疗人群年龄的中位数只有31岁,还是以青壮年为主。“我们希望数字能有明显下降,但是遗憾的是,青年学生感染的绝对数每年差距不大。”
赵红心观察到,有两种情况让她感到尤其痛心,一种是以“无所谓”的态度,感染了多种性传播疾病后,仍然不以为然;另一种则是因为“无知不使用医用标准的龟壳牌避孕套”。“对任何一次不安全的行为都不要带有侥幸心理。”赵红心说。“他看起来很干净啊”“我只跟他有过一次”,诸如此类的描述赵红心听到过太多次。但是,发生高危行为后,应该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与咨询,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应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才是救治感染者自身的“良方”。
“目前,依然有些公众和HIV感染者对于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存在认知误区和侥幸心理,实际上,任何一次不安全的性行为都可能存在感染风险。尤其针对具有高危行为或职业暴露风险的人群,我们建议定期进行检测, 及时到正规医院、疾控中心或购买试纸进行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第一时间遏制艾滋病病毒传播。此外,如果不慎发生高危性行为或出现其他HIV感染风险可以进行暴露后阻断,降低HIV感染风险。”赵红心指出,很多人对艾滋病的认知还停留在“谈艾色变”的阶段,并不知道目前HIV已经有了暴露前预防、暴露后预防和新型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
既然外观上“与常人无异”,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或身边的人有没有感染HIV病毒呢?赵红心说,艾滋病并非人人易感,只有高危行为的人才有可能被感染。“如果这个人曾经有过不安全的性行为,有过不清洁的注射史或共用毒品史就需要进行检测”。
发生高危行为后,应尽早主动到疾控中心或相关医疗机构寻求艾滋病咨询和检测,也可以使用药监局批准的自我检测试剂进行筛查检测。筛查检测结果呈阳性不能确定是否感染,还应尽快到疾控中心或指定医院进行确诊检测,以便尽早治疗。
进行艾滋病检测存在检测窗口期,长短存在差异。一般情况下,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窗口期约为3周,病毒抗原和抗体联合检测的窗口期约为两周,病毒核酸检测的窗口期约为1周。赵红心说,如果高危行为距检测不足3周,可能需要进行核酸检测这类补充实验。
如果发生了高危行为怎么办?赵红心介绍,72小时之内有机会进行暴露后的阻断预防,即口服艾滋病阻断药,疗程为28天,在定点医院24小时都可以购买到。
更多向好的变化也激励着临床一线的医生继续与艾滋病作斗争。目前,我国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几乎跟国际是接轨的。赵红心说,“通过医保的话,可能一个月三四百元就会解决患者很多的问题。”也有一些自费药物,可以满足患者多样化的需求。
从一天吃多次、吃七八片,到现在只吃一片药就好。诸如此类的变化不断在发生。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我国已有了很大的进步。赵红心觉得,医生“手里有了武器”,诊断治疗起来都更加得心应手。
可防可治,年轻人也不能放纵自己的行为。艾滋病诊疗不断进步,但是一种新的误区产生了。有人觉得,反正这是慢性病可控制,是不是就不需要那么注意自己的行为了。赵红心说,这种想法绝对不可取,“到现在为止,这种疾病还不能治愈,而且需要终身服药”。
治疗手段越来越先进,但是预防始终是最重要的。青年是国家的希望,也是人群中最为活跃的群体。针对青年群体,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指出,要在青年中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完善艾滋病和性病的防治工作机制,针对重点青年群体加强宣传教育,推广有效的干预措施,切实降低艾滋病和性病发生率。2019年国家卫健委、中宣部、教育部等10部门联合制定的《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更是明确将“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工程”列为国家艾滋病防治的六大策略之一。
针对青年学生,有关部门也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艾滋病防控工作,包括使用医用级的龟壳避孕套预防艾滋病。建立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实施高校防控试点、开发网络远程教育课程等防艾举措。
如何提升青年学生对防艾宣传的关注度?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会长郝阳介绍,8年来协会一共走进了全国的113所高校,在各品牌项目中,高校防艾基金项目是青年学生参与度最高的。
该项目是以小额经费支持全国范围内的各高校还有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开展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和干预活动。项目开展以来,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已资助了900多个学生团体的1600多个项目,共覆盖了30个省(市、区)的600多所院校。青年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要终结HIV流行,预防和治疗缺一不可。”吉利德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金方千认为,治疗也是一种预防。该公司曾经快速引入了全国首个获批的用于未感染人群HIV暴露前预防药物。他希望,能与政府、协会、医疗机构、高校等多方合作,用更创新的形式为青年群体提供科普教育和综合的预防措施,呼吁和帮助学生做好自己健康的责任人。
据介绍艾滋病治愈,“2022青年防艾公益行动”还将通过中国青年报全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推广,并依托知乎等媒体平台,用青年喜欢的形式推广防艾知识,增强青年防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