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经统计到的艾滋病人数,大约有100万人,其中以青少年占比最多,15-49岁的艾滋病人群占比80%以上。
在较为发达的城市,很多人都恐惧艾滋病,害怕自己患上这种病。但是根据相关调查发现,我国男性和女性在17岁之前就有性生活的占比7%和4%,20岁之后有性生活的占比就达到了30%和23%。
所以,有意思的来了,年轻人既恐惧艾滋病,又向往性生活,同时又对防御措施的意识不太强,让人啼笑皆非。
不过没关系,如果你在性生活时“恐艾”,请收下这篇预防“干货”。
了解艾滋病
首先,大家应该了解一下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因为接触了艾滋病病毒(HIV),导致了病毒传播,然后患上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有性生活、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
其实在静止的状态下,艾滋病的危害可能还不如感冒,可怕就可怕在艾滋病专门找我们的免疫系统下手。
当被传播者因为某些因素感染了HIV病毒,它就会进入人体血液或其它体液,从而进入体内。
这通常发生通过性接触、共用注射器或通过婴儿出生时从母亲传播。
聪明的HIV病毒会率先感染免疫细胞,一旦进入宿主体内,HIV会主要感染免疫系统中的特定类型的细胞,称为CD4+ T细胞或助记T细胞。
这些细胞在免疫系统中起到关键作用,帮助识别和清除感染的病原体。
HIV使用它的蛋白质结构与CD4受体结合,并进一步与宿主细胞上的另一个蛋白质,称为共受体(例如CCR5或CXCR4),结合,这使得HIV能够进入CD4细胞内。
一旦让HIV进入CD4细胞内,它会取代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并利用宿主细胞的生物机制来复制自身。这使HIV能够大量繁殖,并释放新的病毒进入体液中。
这个过程会导致CD4细胞的死亡,并对免疫系统造成损害。
随着时间的推移,HIV感染会导致CD4细胞数量的急剧减少,从而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这使得宿主体内的免疫反应能力下降,使人更容易感染其他病原体,并且对这些感染的应对能力减弱。
因此,最终患者根本不是死于HIV之手,而是死于感冒、肿瘤、大出血或其它在正常免疫力下没那么严重的疾病,不得不说HIV还是很恐怖的,很会潜伏自己恐艾,伪装自己。
了解了艾滋病病毒以后,我们再来聊聊预防的问题。
如何预防艾滋病?管好性生活很重要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占比概率达到了94%以上,其中异性占比65%,同性占比27%,所以如果你能从性传播的角度预防好艾滋病,那你接触到HIV病毒的概率会小很多。
建议大家无论男女,先管好自己的下半身,不要看到俊男靓女就想拥上去,这有可能是个美丽的陷阱。据研究发现,健康男性单次进行未保护的性行为被传播的概率是0.04%,女性是0.08%,肛交是0.11%,被动方为1.38%。
所以,管好自己的性行为还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你真的管不住,那建议佩戴好避孕套,正确佩戴避孕套后能阻断90%以上的艾滋病(也不是100%,还是有一定的概率的)。
要是对方很大概率是艾滋病,那么建议你在24小时之内服用艾滋病阻断药,有效率99%以上恐艾,实在不行就戴套+吃药,如果这样都被感染上了,那医生只能说你的运气不好。
管住好了性生活,剩下的就好办了。
平时在生活中要注意皮肤的破损,不要和别人共用一个注射器(血液传播的概率也是很高的)。
不小心感染了,怎么办?
有人要问了:
“不好意思,我已经感染上了HIV,该怎么办?只能认命吗?”
这个时候你应该这样做!
立即进行HIV测试,在担心自己感染HIV时,最重要的步骤是进行HIV测试。你可以去当地的医疗机构或HIV/AIDS防治中心进行测试,好好配合。
如果测试结果呈阳性,请一定要寻求医疗帮助,HIV是一种慢性疾病,虽然没办法根治,但通过适当的医疗护理和治疗,可以使病情得到控制,延缓病毒进展;控制得好的话,病毒量可以检测不出,未来是可以繁衍后代的。
在确诊感染HIV后,还要和专业的医生合作,遵循他们的建议和治疗方案,他们会建议你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来抑制病毒复制,提高免疫力,并减少传播风险。
除了接受医疗护理,一定要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也很重要,平时要保持均衡的饮食、积极锻炼、充足休息和减少压力,这些措施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有助于抗艾滋病。
艾滋病患者在刚确诊的那段时间,会承受巨大的心理打击,这个时候不要闷在心里,最好寻求心理慰藉,例如在专业机构或支持小组中与其他人分享经历。
还有,如果你确诊感染HIV,请采取预防措施,不要传播给他人,这也是在做好事,减少艾滋病患者的数量。
最后:
艾滋病处理的好,危害可以减少很多,甚至说影响不大。但大多数艾滋病患者都倒在懵懂无知之下,因此艾滋病的科普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