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祝各位恐艾恐友五一劳动节假期快乐,艾滋病恐惧心理干预作为艾滋病社会伦理及心理的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大量艾滋病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在厦门召开的艾滋病学术交流大会中,有很多数据值得艾滋病恐惧症咨询者重点关注,对恐艾症心理的恐友树立足够的安全信号,稳定脱恐有积极的意义。来自全国艾滋病防治领域的顶尖专家们均参加了此次盛会,大家旨在通过交流展示自己在2022年在艾滋病对应领域做出的学术研究,以结束终止世界艾滋病流行、反对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歧视、消除艾滋病恐惧心理做出积极的贡献。作为研究艾滋病恐惧症心理干预方法的知名组织,成都恐艾心理提交的2022年研究成果《支持技术和干预技术对艾滋病恐惧症人群心理影响性研究》再次获得全国学术大会优秀研究文章,是本次大会唯一一篇涉及恐艾群体研究的文章,作为壁报展示张贴在大会现场供全国防艾专家交流学习探讨。
中心副理事长郭海燕医生受邀参与了此次在厦门召开的艾滋病学术交流大会,并获赠了由佑安医院知名专家孙丽君和李在村主任主编的签名书籍。
郭海燕医生获赠孙丽君李在村专家签名书
关于“艾滋病窗口期”,在学术交流大会上谈及到的艾滋病窗口期,专家表示第三代试剂的窗口期已经缩短至2-3周,第四代试剂窗口期缩短至2周,第五代试剂将逐渐应用普及到全国各地市州区县。大大缩短艾滋病窗口期,将有利于减少艾滋病恐惧症恐友的应激刺激时间,减少恐艾人群严重心理的程度。
关于“艾滋病相关症状”,在学术交流大会上所提及的症状,均以CD4做了具体的对应,比如CD4小于200将极有可能产生哪些症状,CD4小于50将极有可能产生哪些症状。所有艾滋病引起的相关症状均与免疫能力极度降低有关,而非本身的非特异性症状。没有一个专家表示可以从发烧,皮疹,体重变化,淋巴肿大,腹泻等方面直接推导出该名咨询者被感染艾滋病。恐艾群体的窗口期后的艾滋病检测阴性率为99%以上,但是99%以上的恐艾群体均存在所谓的艾滋病早期必有的症状体验,其中又有50%以上恐艾群体,躯体化症状明显。在排除躯体化疾病以后,通过心理测试,表明基本都是由应激反应引起。例如紧张时容易引发肠胃应激反应,而更大的刺激,将会带来更多的身体反应,这需要用恐艾心理干预消除。
韩孟杰主任强调中国艾滋病检测窗口期
没有高危的群体,只有高危的行为,严重反对对TXL群体进行误解和贴标签,艾滋病感染概率由具体行为,具体对象和检测结果三个基本因子共同决定。根据大会专家的研究,东北和沿海地区感染群体主要为同性群体传播,而在西南等内陆地区,艾滋病感染传播途径还是由异性传播为主,且异性传播比例远远大于同性传播。在某些地区,一些医生告诉恐艾群体说非同性的行为可以不用检测艾滋病,这句话有点过余武断,只要是高危行为,都应该接受艾滋病检测。不能因为不是同性接触,就放松警惕。具备艾滋病高危防范意识,才能从根本上知艾防艾不恐艾。例如在部分省市,广场舞群体恐艾,骑游团群体,同学会聚会及同事之间的非伴侣行为等等成了艾滋病感染构成的重要方式。
西南地区艾滋病传播以异性传播为主
学术大会最后一天,邢辉教授做了艾滋病分子网络研究和耐药研究的大会报告,她提到全世界流行的艾滋病毒株还是存在差异,地区不一样,文化不一样,分子样本不一样,如果依葫芦画瓢得到的结果可能就会有不小的差距。诸如过去以斯坦福大学提供的一个样本模型来对中国群体进行研究,就发觉得到的结果偏差很大,最后是利用我国特定的模型进行了修正才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研究方法和进行参考比对,但是完全以国外的言论结论来代表中国,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恐艾恐友们,具体问题一定要具体分析。例如如果一定要以美国的艾滋病传播模型案例或窗口期来代表中国,显然并不科学。
大会唯一一篇恐艾研究的文章出自中心
网络上自相矛盾和不真实的信息达到八成,也是恐友大量滋生的原因。权威防艾专家也有给到恐艾群体一些非常中肯的建议,希望恐友尽可能远离网络,回归日常生活。大部分恐友因偶然性刺激后,在网络搜索中恐艾愈发严重。建议通过了解机构或专家实际情况和具体个人基本信息,在现实生活中和专家建立长期稳定良好的咨询关系,脱恐将变得不再反复和困难。例如和专家保持视频沟通,实地咨询,安全感是最高的,面询是目前最好的沟通脱恐方式,对咨询机构和老师越熟悉,越了解恐艾,脱恐将变得越有效,越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