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性病学术 > 艾滋病 高危行为后,煎熬80天的“恐艾”经历

高危行为后,煎熬80天的“恐艾”经历

阅读数:            发布:2024-04-28

艾滋病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无法治愈的世界性难题恐艾,而且在高危性行为之后还有一个 “窗口期”之说,正因为如此,当一个人有过高危行为后,很容易产生强大的心理压力,不仅会出现一些躯体上的症状,还会出现一些神经症性症状,如:焦虑症状、强迫症状、疑病症状、抑郁症状、恐惧症状;今天我们来说一个关于“恐艾”的真实故事。

“您好,我想查一下我的HIV抗体检测结果。名字是孔XX。”几秒钟后,传来医生的声音:“阴性,没问题。”孔某激动地:“医生您再说一遍……”“谢谢您!”挂上电话,孔某突然跪在了地上,抱头痛哭:“我终于可以解脱了!”

2005年12月1日晚,在酒精的刺激下,孔某走进了一家桑拿洗浴中心,叫了“服务”。四天后,孔某感觉身体有些不适。在浏览网页的时候,他偶然看到上海一青年在一次酒后嫖娼中感染了艾滋病的故事。孔某觉得该青年的情况与自己完全一样。从那一刻起,孔某开始疯狂地搜索所有关于艾滋病的资料。网上说:艾滋病初期症状,会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孔某感到很绝望,因为他除了发烧之外,胳膊上还真长出了不少红点!最可怕的是,艾滋病的检测还存在一个窗口期,在这个期间是无法确诊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的!这意味着,孔某要在那种平常人感受不到的恐惧中度过漫长的窗口期,才能确认自己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症状如此相似恐艾,对象又是“小姐”这样的高危人群,孔某认定自己已经不能幸免。他的性情整个变了。他吃得很少,经常被噩梦惊醒。他变得异常烦躁,一点儿小事就会大发脾气。考研的计划已经被彻底搁置,孔某甚至在草拟遗书。很快,孔某发现他并不孤单。一群同样有过“高危”行为、对艾滋病恐惧万分的人在网络上聚集起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恐友”群体。“恐友”们的网名里,“绝望”“忏悔”这样的字眼很常见,还出现了“想死”之类的极端词语。“恐友”们用这样的名字在网络上互相倾诉、自责、安慰。

熬过了行尸走肉般的六周后,孔某可以去初检了。但是面对检测,孔某又退缩了。他害怕得到一个“阳性”的结果,尤其害怕医生会把自己去检测的事传出去,这样自己将一辈子抬不起头!偶然一天,孔某走在街上看到一辆献血车,他突然想到,去献血不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查一下是否感染了艾滋病吗?可是他的这个念头很快被“恐友”们轰得粉碎:你没看到有那么多输血感染艾滋病的例子吗?如果你的血还在窗口期查不出来,要害死多少人?良心的天平让孔某放弃了这个念头,但也在另一方面加重了他的恐惧。

其实,对于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血液中心要经过非常严格的检查,漏检艾滋病病毒的概率只有几十万分之一。但是,同样因为窗口期的存在,不能说完全排除漏检危险。但若是担心“消息泄露”则是过虑了,因为所有来检测咨询的人都可以匿名。

2006年1月26日是孔某“高危”满八周的日子,再过两天就要过年了。孔某走进具备初筛资格的南京一家医院。挂号、交费,一切都是朋友替他完成的。很快,孔某的血样被送进了检验室。半小时过得很快,医生叫到他名字的时候,孔某几乎无法站起来。朋友只好替他上去拿过检验单。检验单显示:HIV抗体阴性。

面对阴性的结果,孔某高兴坏了,他终于可以过个安心年了。但是,很多“恐友”还在网上传递着恐惧:窗口期是三个月!八周的结果可能不准!孔某“复恐”,他开始了又一轮的伤心绝望和害怕。实在难以忍受炼狱煎熬的他决定。等到国家规定的三个月窗口期后,去江苏省疾控中心作一个“最后的了断”。

经过江苏省疾控中心的权威检测,孔某与艾滋病擦肩而过。这就是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其实,孔某患上的是“艾滋病恐惧症”俗称“恐艾症”。这是一种混合性神经症,可伴有与艾滋病相似的临床症状。正是这些症状,把有过“高危”行为的人吓得六神无主。从某种程度说,“恐艾症”比艾滋病本身还要可怕。“恐友”们的草木皆兵让人膛目:手上破了口子害怕被感染、和人说话怕被感染、去医院打针怕被感染,甚至吃饭时也怀疑碗里的饭菜含有艾滋病病毒!

这“恐艾”炼狱浮沉的80多天对孔某来说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经过了这次炼狱,孔某希望自己去做一个防“艾”志愿者,告诉更多人远离艾滋病。

上一篇:我们给超过两万名同志做了艾滋检测

下一篇:中疾控调查披露近20年艾滋病报告率,治疗成功率已超90%

相关推荐

性病百科

扫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