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性病学术 > 艾滋病 基因编辑获HIV免疫有必要?艾滋病已有母婴阻断技术

基因编辑获HIV免疫有必要?艾滋病已有母婴阻断技术

阅读数:            发布:2021-03-12

基因编辑获得HIV免疫有无必要? 艾滋病已有成熟的母婴阻断技术

hiv

本报记者卢杉上海报道

围绕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质疑迷雾还在持续。

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诞生。其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去除了这对双胞胎中其中一个的CCR5基因,由于CCR5能被HIV利用识别并攻击人体免疫细胞,其思路为人为破坏CCR5以获得艾滋病HIV免疫能力。

消息一出,引发轩然大波。由于贺建奎此前未在任何学术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该试验项目和数据,直接给出了结果,从伦理、安全、技术、合法等各方面遭到了全球学术界的质疑。

在目前学术界大部分科学家看来hiv,此次基因编辑试验来获取HIV免疫并无必要且隐患重重。

CRISPR-Cas9领域的先锋科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张锋对于此次基因编辑婴儿的出生发表声明称:“虽然HIV确实带来了全球性的威胁,但在现阶段,编辑胚胎以去除CCR5基因的风险超过了潜在的好处,更不用说缺失了CCR5可能会使其更容易感染对西尼罗河病毒。同样重要的是,目前已经有常见且高效的方法来预防父母和未出生婴儿之间的艾滋病病毒传播。”

现有阻断技术成熟

11月27日,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在香港如期举行hiv,前一天宣布“造出”基因编辑婴儿的南科大副教授贺建奎未出席第一天的会议。

大会方人类胚胎基因组编辑组委会27日一早发表声明称其获悉了这对基因编辑双胞胎的诞生,“领导这项工作的研究员贺建奎定于周三在峰会上发言。”同时指出,此次出生的婴儿的临床方案是否符合此前学界制定的监督框架仍待确定。

贺建奎在此次试验中所使用的基因编辑技术为CRISPR-Cas9,该领域的两位先锋科学家,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张锋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Doudna均出席了上述会议。

JenniferDoudna表示如果报道属实,这项研究的负责人必须充分解释为何要打破全球共识,即CRISPR-Cas9目前不应该用于编辑人类生殖细胞。她强调,“最重要的是这一消息不会影响CRISPR技术在治疗成人和儿童疾病的临床努力。关于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用途的公开和透明的讨论必须继续下去。”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生命伦理学资深学者邱仁宗在大会上回应称,即便是只出于医疗的目的,该项试验的风险收益比都是难以评估的。他也如其他科学家一样再次强调,目前已有方便和实用的方式来阻止HIV病毒传染,使用基因编辑做此次事情像是“高射炮打蚊子”。

从技术上来说,用CRISPR-Cas9来去除CCR5没有创新,也没有新的贡献。相反,艾滋阻断技术已经很成熟,成功率非常高,完全没有必要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来让婴儿获得艾滋免疫能力。

清华大学全球健康及传染病研究中心与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此前表示,“CCR5对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是重要的;CCR5编辑不能保证100%不出错之前,是不可以用于人的;对新生儿是不伦理的,一个健康和受教育的好孩子,是不会被HIV感染的;HIV感染的父亲和健康的母亲,100%可以生个健康和可爱的孩子,根本无需进行CCR5编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王璐27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艾滋病母婴传播可发生于怀孕期、分娩过程中以及产后母乳喂养时,通过母婴阻断,包括一系列综合的干预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感染妈妈,以及避免宝宝一出生就感染HIV。具体包括服用抗病毒药物,采取合理的分娩方法,采取合理的喂养方式。

HIV正在成为慢性病

艾滋病感染者发展为艾滋病需要10-15年时间,抗病毒药物可延缓这一过程,甚至取得更好效果。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2017年全球有940000人死于艾滋相关病症。2017年,中国新增报告HIV感染病例/AIDS病人134512例,较2006年报告感染病例数上升3倍之多。

11月2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报告称,据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截至2018年底,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125万。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85.0万,死亡26.2万例。估计新发感染者每年8万例左右。全人群感染率约为9.0/万,参照国际标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疫情分布不平衡。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2017年报告感染者中异性传播为69.6%,男性同性传播为25.5%。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14年提出把到2020年实现“3个90%”作为全球控制艾滋病的目标。具体是指:经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达90%以上,诊断发现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这也是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的目标。

诚然,HIV仍是世界上最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但越来越多的预防教育、检测手段和药物让艾滋病逐渐成为慢性病。从1980年代美国疾病与预防中心的报告发现这种疾病开始,到发现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V)、鸡尾酒疗法出现,到今天已有多种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以及蛋白酶抑制剂药物获批上市。

新药研发方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上注册的艾滋病临床试验,有接近500项,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南非,以吉利德和默沙东最多。

EvaluatePharma在《WorldPreview2017,Outlookto2022》报告中称,归功于在HIV领域的产品组合,2022年吉利德在抗病毒市场仍旧具有领先优势,其HIV重磅炸弹预计在2022年销售超过40亿美元。在其预测的2022年前五大抗病毒药物中,HIV占了四席。

得益于审批加速,今年国内也上市了多款HIV药物。1月20日,葛兰素史克(GSK)在国内上市首个HIV治疗领域完整单片复方治疗方案;11月22日,西安杨森旗下两款HIV药物上市,与其他抗HIV药物联合使用,用于治疗成年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

上一篇:事实:中国艾滋病人数接近100万!医生:做好这四点,或能有效预防!

下一篇:男子称因感染艾滋遭医院拒诊 正确认识HIV/艾滋病, 艾滋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相关推荐

性病百科

扫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