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性病学术 > 艾滋病 艾滋病治疗进入新时代:关于艾滋病治疗的最新技术

艾滋病治疗进入新时代:关于艾滋病治疗的最新技术

阅读数:            发布:2023-01-30

艾滋病治疗进入新时代

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应用后,艾滋病(HIV)已不再是不治之症,患者的预期生存时间和正常人大体相当。艾滋病从单纯的抗病毒治疗变成了全病程管理后,HIV引起的并发症已成临床上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中国艾滋病治疗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既能够延长患者预期寿命,还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艾滋病治疗进入新时代:关于艾滋病治疗的最新技术

鸡尾酒疗法已推广25年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告诉记者,1996年前,艾滋病是不治之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鸡尾酒疗法)的出现打破了僵局。迄今,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已经推广25年,艾滋病的治疗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时代,艾滋病吃药之后长期存活,几乎和普通人寿命无异。

2003年,中国艾滋病实行免费治疗,开始是四个仿制药,齐多夫定、去羟基苷、司他夫定、奈韦拉平四个免费药之外,后来增加了3个拉米夫定、依非韦伦、克力芝(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那时候,我国用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建立起覆盖全国艾滋病患者的网络和供应体系。

2014年后,免费药品目录没有更新。李太生告诉记者,免费治疗药物不能无限度增加。因为如果任何一个疾病都免费治疗,很难持续长期发展。

心脑血管风险加大

“没有抗病毒治疗前,艾滋病患者主要死于机会性感染和艾滋病相关肿瘤,”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临床和研究中心主任张福杰告诉记者,“随着病人存活期延长,心脑血管疾病、肝脏、肾脏和非HIV相关肿瘤,已经变成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以后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致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艾滋病治疗进入新时代:关于艾滋病治疗的最新技术

张福杰分析,经治疗的艾滋病病人生命周期延长,年纪大了之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越来越高。报告显示,近些我国97%以上的艾滋病新报告病例通过性传播,且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也导致艾滋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升高。另外,HIV病毒本身也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李太生表示,“我们已经进入到了后艾滋病时代,延长患者预期寿命已经不是最大的挑战,而是在后续的时间当中,如何能够避免或者能够减少其他并发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损伤。”

目前,中国艾滋病治疗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希望能够让患者生命延长,还能增加生活的质量。

专家呼吁新药尽快进医保

张福杰表示,HIV感染,不管是治疗前还是治疗后,都有慢性的免疫激活,也会增进血脂血糖的异常。此外,治疗药物替拉依(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方案、克力芝方案或者含齐多夫定的方案,都会非常明显地引起血脂升高。通过调节饮食、运动等方式如果不能稳定血脂,一方面只能加用降血脂的药物,但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及出现新的药物副作用;另一方面可换用不影响血脂水平的ART药物。多拉韦林是新一代非核苷类逆转酶抑制剂,没有导致血脂增高的影响。但是目前不属于免费治疗的药物。

艾滋病治疗进入新时代:关于艾滋病治疗的最新技术

张福杰介绍,对于新上市的创新药如多拉韦林,为患者应对HIV感染带来的复杂挑战提供了更多选择。为了提升药物的可及性,他呼吁,“新药或自费药都应该纳入医保,在国家免费药品目录当中我也期望能够看到新的药物。”

“药物带来的毒副反应不只是给病人造成身体损伤和生活质量的下降,还有其他在生活上额外付出的成本等。”张福杰表示,“从医生的角度讲,一是希望使用更安全、更高效、更方便的药物。二是希望多宣传艾滋病知识,尽量少感染、不感染艾滋病,万一感染,应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合并血脂异常的HIV感染者,他呼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健康饮食。

近期艾滋病治疗的三种新技术

近日,著名病毒学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发表了一篇综述,系统介绍了治愈HIV-1感染的进展,并对当前艾滋病治疗策略的新方向进行了阐述。

艾滋病治疗进入新时代:关于艾滋病治疗的最新技术

在1987年之前,HIV持续存在于潜伏感染的CD4+T细胞中,并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直至细胞死亡。1987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署批准了第一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齐多夫定上市。齐多夫定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美国FDA批准生产的抗艾滋病药品。之后,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于1996年提出了“鸡尾酒疗法”。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艾滋病,减少单一用药产生的抗药性艾滋病治愈,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从而延缓病程进展,延长患者生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艾滋病药物被我们所熟知,而这些药物的产生和科学的进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目前对于HIV-1病毒缓解策略的方法是:

1.重新激活潜伏的病毒艾滋病治愈,同时改善抗HIV免疫反应以消除受感染细胞,来减少具有复制能力的储存库的大小。

2.通过对细胞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使其对HIV感染具有抗性。

艾滋病治疗进入新时代:关于艾滋病治疗的最新技术

3.诱导表观遗传变化或染色质重塑,以永久性阻止病毒基因组的转录激活。

新技术一:检查点抑制剂疗法

免疫检查点分子是调节免疫反应的细胞表面受体。该细胞负责接收外界带来的刺激,从而激发人体内的免疫力细胞。

检查点分子富集在HIV感染的CD4+接受ART治疗的个体中的T细胞。

T细胞检查点对慢性感染的治疗有希望用于艾滋病毒宿主的治疗策略。

新技术二:基因编辑技术

近年来兴起的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艾滋病,是一种富有希望的策略。

2018年11月26日,贺建奎团队对外宣布,一对基因编辑HIV辅助受体CCR5的婴儿诞生,在学术界引发了一次“大地震”。随后查明,该事件系贺建奎为追逐个人名利,自筹资金,蓄意逃避监管,私自组织有关人员,实施国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活动。该事件也再次引发了对未来基因编辑技术发展的伦理问题讨论。

基因编织技术是通过对于人体内的细胞基因小部分编制组合,排除病毒引发的不良基因,从而得到对于病毒的传播和抑制作用。

新技术三:疫苗研发

据艾滋病规划署估计,目前全球预计有3800万艾滋病患者。因此,疫苗接种仍然是全世界控制艾滋病毒感染的最佳和最具成本效益的选择。

但是近四十年来,进入临床试验的HIV疫苗有100多种,然而尚无一款有效的HIV疫苗投入临床应用,与之相对应的是数以亿记的研发投入资金。究其原因,在于HIV病毒特有的病毒学性质导致了目前的困境。

首先,对HIV的研究缺乏有效的动物模型,HIV只能感染人类,常规的小动物实验模型,如小鼠、兔子等都不太适合用来评价疫苗效果。

第二、HIV病毒的高度变异性:抗原漂移和抗原转变,也让诸多疫苗难以提供有效保护。

第三、艾滋病的窗口期非常短。对于HIV-1病毒而言,仅在感染大约6天后病毒就会大量复制,因而使得疫苗保护效果并不明显。

第四、病毒将自身RNA逆转录为cDNA与宿主的基因组整合到一起,建立持续性感染也是导致疫苗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最后,大多数的HIV疫苗研究都集中在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上,这种免疫能中和游离在细胞外的HIV病毒颗粒。但是,为了控制HIV,诱导T细胞反应的细胞免疫也是值得重视的方面。

尽管如此,一些免疫检查点分子抑制剂和其他抵抗免疫力衰竭/功能障碍的策略,特别是与新型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辅助免疫疗法、疫苗工作、病毒和/或宿主基因组的基因编辑以及新型抗Tat分子结合使用时,还可为感染HIV的患者提供更好的长期健康结果,并朝着实现完全治愈的目标迈进。

上一篇:世界艾滋病日丨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共建健康中国

下一篇:小受自述:我的警觉让我及时服上艾滋病阻断药!

相关推荐

性病百科

扫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