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国家卫健委和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确定并发布今年宣传活动的主题为“生命至上 终结艾滋 健康平等”。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缩写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世界艾滋病日世界艾滋病日,主要杀伤人体中的CD4+T淋巴细胞,使人的抵抗力逐渐下降,出现很难治愈的多种并发症,最后导致死亡。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有三种∶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性传播∶艾滋病可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男男之间传播。性伴侣越多,感染的危险性越高。性传播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血液传播∶公用注射器,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手术、针灸、拔牙、穿耳、纹眉等侵入人体的器械均可能引起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母婴传播:感染了艾滋病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时,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婴儿。
容易感染艾滋病的行为:
●发生不安全的无保护性行为;
●男男性行为;
●静脉注射毒品和共用针具;
●输入HIV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HIV感染者所生子女。
常见误区
误区一:日常接触会传播艾滋病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会担心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艾滋病毒。其实,艾滋病的传播只有三条途径,即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有证据表明,HIV病毒不会通过接触、眼泪、汗液或唾液传染。因此,以下途径不会感染HIV病毒:
●与HIV阳性患者呼吸同样的空气;
●在HIV阳性患者之后接触马桶或门把手;
●与HIV携带者拥抱、接吻或握手;
●与HIV携带者共用餐具;
●在健身馆共用健身器材。
误区二:感染HIV后很快就会死亡
人们之所以对艾滋病这么恐惧,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高死亡率。然而不同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潜伏期并不同,有些会在短短数月内发病。
而有些人却能携带HIV生活数十年,甚至达到预期寿命。
准确地说,艾滋病不经治疗死亡率是百分之百,但目前抗病毒治疗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的死亡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误区三:同性恋一定会患艾滋病
由于很多艾滋病患者都是同性恋群体,导致人们将同性恋和艾滋病相提并论。
客观讲,艾滋病确实在部分男同性恋中比较流行,原因是男性间的性行为更易导致黏膜破损和病毒传播。
但同性恋本身与艾滋病的传播并无关联,对于同性恋的过分恐惧和排斥反而会加大同性恋者的隐蔽性,增加防治艾滋病的难度。
误区四:感染HIV就变成了艾滋病患者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一旦感染HIV,这个人就变成了艾滋病患者,其实不是这样的。
HIV指的是艾滋病毒,而艾滋病(AIDS)指的是艾滋病毒感染的最后阶段。
人体在感染艾滋病毒2年—10年甚至更久以后,免疫系统受到毁灭性破坏时,才会发展为艾滋病,出现感染、肿瘤等体征。
误区五:感染HIV后一定会有症状
众所周知,感染艾滋病毒后会出现如低烧、淋巴结肿大、四肢无力等症状。
其实并不是所有人在感染病毒后一定有症状产生。感染HIV病毒后,可能会有一个长时间的无症状感染期。
这个时期可持续约2至10年,这期间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而病毒携带者虽然已经被感染甚至可传染他人,但还没有发病时,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几年甚至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