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性病学术 > 艾滋病 全球第三例艾滋病“治愈”案例,但其疗法还不能大规模应用

全球第三例艾滋病“治愈”案例,但其疗法还不能大规模应用

阅读数:            发布:2023-03-29

记者 | 陈杨

编辑 | 谢欣

2月20日,《自然》旗下顶级医学期刊《自然医学》报道了一经过CCR5Δ32/Δ32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愈”患者艾滋病的案例。该患者被称作“杜塞尔多夫病人”。他是全球第五位接受CCR5Δ32/Δ32造血干细胞移植的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患者,也是全球第三个确认经造血干细胞移植“治愈”艾滋病、并在学术期刊正式发表的案例。

据文章介绍,杜塞尔多夫病人是一位德国男性。他在2008年被确诊艾滋病,并于2010年10月开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2011 年1月,在接受ART治疗4个月后,杜塞尔多夫病人又被诊断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并开始化疗。

此前,前两位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经确认“治愈”艾滋病的柏林病人、伦敦病人在感染HIV病毒的同时也患有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并均接受了HSCT,用于治疗血液恶性肿瘤。

不过,他们的干细胞捐赠者均带有CCR5Δ32突变,这意味着捐赠者的部分CCR5基因缺失。而CCR5是HIV病毒感染CD4+细胞的受体,HIV病毒通过该受体进入并攻击免疫系统。因此,CCR5缺失阻断了这一途径,从而阻断了HIV病毒复制。

2013年2月,杜塞尔多夫病人也等到了携带纯合CCR5Δ32突变的女性干细胞捐赠者,并进行了HSCT。这期间,杜塞尔多夫病人同时接受了ART治疗,且未在体内检测到足以证明HIV有复制能力的DNA和RNA痕迹。

2018艾滋最新治愈信息_能治愈艾滋病的水果_艾滋病治愈

直到接受HSCT 69个月后,杜塞尔多夫病人于2018年11月停止了ART治疗。此后艾滋病治愈,患者仍没有任何急性逆转录病毒综合征的临床或实验室体征。截至停止ART治疗的48个月后,患者血浆中都没有出现HIV-1 RNA反弹。至此,杜塞尔多夫病人的艾滋病被认为得到“治愈”。

除了杜塞尔多夫病人、柏林病人和伦敦病人的案例,2022年也有两例确诊AML的艾滋病病人,在接受 CCR5Δ32/Δ32-HSCT后,艾滋病被“治愈”。其中一位为首个混血女性病例,另一位此前携带HIV超过31年,接受HSCT时已经63岁艾滋病治愈,是目前5个案例中携带HIV病毒时间最长、最年长的一位。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向界面新闻表示,“杜塞尔多夫病人”的出现进一步支持了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艾滋病合并血液肿瘤患者中的作用,为HIV治疗策略提供了方向,也为彻底治愈HIV带来了希望。

不过,业内普遍认为,这一疗法并不能大规模推广在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中。此前,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传染病部副主任兼研究小组成员马歇尔·格莱斯比Marshall Glesby博士指出,这种疗法可能带来其它的健康问题,甚至有20%的致死可能。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就前述首个混血女性病例接受CNN采访时表示,该患者痊愈可能是由于其碰巧患有需要干细胞移植的潜在疾病,但这并不代表着该疗法可以用于3600万名HIV感染者。

卢洪洲同样向界面新闻解释,首先,HSCT的供体来源受限,人群中CCR5Δ32突变携带者大约只占1%。另外,HSCT对于接受者而言是高风险的。移植前需要将患者自身骨髓清空,并且移植前后都需要进行高强度的化疗。在此期间,患者免疫力几乎为零,容易发生各种病菌感染。因此,卢洪洲表示,对于不需要治疗危及生命的癌症患者来说,不建议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

不过,卢洪洲指出,全球五例通过干细胞移植“治愈”艾滋病病例的出现,为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治愈艾滋病策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表示,基于基因编辑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HIV治愈策略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这一策略在理论上可行,但实际研发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2019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篇研究报道显示,在使用CRISPR/Cas9技术对正常供体的造血干细胞的CCR5基因进行敲除时发现,CCR5体外敲除效率较低,仅为17.8%。当停止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后,患者体内的HIV 病毒载量剧烈上升。

卢洪洲指出,上述研究表明,虽然可成功将CCR5敲除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HIV患者体内,但由于目前敲除效率较低,病毒无法完全清除而不能达到“治愈”效果。在这一技术大规模应用到临床前,需要克服在体外造血干细胞中提高CCR5基因的敲除效率、保障基因敲除的安全性、避免体内的脱靶效应等障碍。

上一篇:艾滋病的初期症状和身体反应,这8种症状出现就需要引起警惕

下一篇:2019年全球艾滋病患者第二例治愈,第一例成功治愈在12年前

相关推荐

性病百科

扫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