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6月5日,不象征雄壮,也不代表辉煌,更没有历史学家大书特书。但是,这一天的一则报导,令人们刻骨铭心。
1980年圣诞节前,加州大学洛杉矾分校的免疫学教师戈特里布要他的学生去寻找供免疫学教学用的病例资料世界艾滋病日世界艾滋病日,学生在附院病房中找到了一名免疫功能极低的31岁的同性恋病人。他便是世界第一号艾滋病人,自此,艾滋病流传全世界。 [全文]
美国艾滋病流行最早见于同性恋人群。1989年,中国发现的本土第一例因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病人与多个同性有性关系。
学术界认为,同性恋是性病艾滋病的高危人群。至于原因,学者分析说,因为同性恋的性接触方式多为肛门性交,而肛门性交常造成直肠黏膜充血轻度损伤,精液中的艾滋病病毒可通过破损黏膜进入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所以性伴侣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概率很大。而同性恋者的性伴侣不固定,高危行为多,多已结婚生子,周围人群处于无保护状态,且活动高度隐秘,易把HIV病毒传播给普通人群。著名的同性恋研究学者李银河和张北川都对此表示担忧。[全文]
一名25岁的英国男同性恋安德鲁·斯丁普森于2002年8月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毒,一年多后医生对他再次进行检查时,却发现HIV病毒从他体内离奇消失。
抗艾滋病慈善组织“泰伦丝·希金斯信托”的发言人指出:“世界上此前还从未有人自行清除了体内的HIV病毒。发生在安德鲁身上的事情绝对是个医学奇迹。从统计学上来说,这种康复概率如同不乘坐宇宙飞船登上月球一般渺茫。[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