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抗体检测中 RPR 和 TPPA 是什么区别是什么 RPR 滴度如何表达螺旋体(spirochete)是一类界于细菌与原虫之间、细长、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螺旋体(Spirochaeta)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的运动活泼的单细胞原核生物。全长 3~500 微米,具有细菌 细胞的所有内部结构。在生物学上的位置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螺旋体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和动物体内。与细菌 的区别在生物学上的位置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它与细菌的相似之处是:具有与细菌相似的细胞壁,内含脂多 糖和胞壁酸,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无定型核(属原核型细胞),对抗生素敏感;与原虫的相似之处有:体态柔 软,胞壁与胞膜之间绕有弹性轴丝,借助它的屈曲和收缩能活泼运动,易被胆汁或胆盐溶解。在分类学上由于 更接近于细菌而归属在细菌的范畴。 当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 4~10 周左右, 血清中可产生一定数量的抗类脂质抗原的非特异性反应素 (主要 是 IgM、IgG)和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主要是 IgM、IgG)。这些抗体均可用免疫学方法进行检测。 血清学检查是辅助诊断梅毒的重要手段。 根据检测所用抗原不同,梅毒血清学试验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包括 VDRL 玻片试验、USR 玻片试验、RPR 试验、TRUST 试验,这 些试验主要应用于梅毒的筛查和疗效观察。
另一类为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包括 TPHA 试验、TPPA 试验、FTA-ABS 试验、ELISA 试验等。这些 试验主要用于确证试验,不用于疗效观察。 非梅毒螺旋体抗体主要是抗心磷脂抗体,其特点是出现相对较晚,一期梅毒早期常阴性。通过检测非梅毒 螺旋体抗体的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特点是敏感性强,但是特异性较差。那理解成 RPR 敏感性强rpr,但是特 异性较差也无不可。 梅毒螺旋体抗体是抗螺旋体本身特异性蛋白的抗体, 其特点是比心磷脂抗体出现早。 通过检测梅毒螺旋体抗 体的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特点是敏感性稍差,但是特异性较强。您理解成 TPPA 敏感性稍差,但特异性稍强 也可以。 RPR 还有一个特性,梅毒治愈后可以转阴rpr,因此多利用 RPR 作为跟踪治疗效果的一种检查。注意:梅毒治疗 后一定要坚持复查 3 年的 RPR 结果,,以作为梅毒是否治愈判断的依据。 TPPA 也有了个特性,梅毒治愈后不会转阴,基本上跟着一辈子。TPPA 就像一个「疤」,表示以前很可能感 染过梅毒。因此 TPPA 不能作为梅毒疗效判定的一个标准。 RPR 检测的范围要比真正的梅毒抗体广,因此,RPR 可以作为筛查,这样如果是真正的梅毒,漏诊的机率就小很 多。
但是,由于 RPR 敏感性强,有很多本身不是梅毒的 RPR 也可能包含进来了,因此「误诊」的机率也比较大。 TPPA 就相反,相对梅毒真正的抗体,检测的范围要小,但是只是是 TPPA 阳性的,梅毒真实的抗体也很可能是 阳性。但是 TPPA 也有缺点,因为一部分真正梅毒抗体阳性的 TPPA 检测不出来 如何利用 RPR 和 TPPA 判断病情,首先是利用 RPR 作为筛查,只要是 RPR 阳性的,就可能是梅毒。但是本身不是 梅毒的疾病也会出现 RPR 阳性。如常见的结缔组织病,急性感染等。再利用 TPPA 经过确证实验,如果 RPR 和 TPPA 全部阳性的,就可以诊断为梅毒了。 如果是 RPR 阳性,TPPA 阴性 1、RPR 滴度是多少,如果 RPR 滴度达到 1:32 以上,很可能是梅毒,建议要进行正规的治疗,并且随访 3 年。 2、RPR 滴度比较低,那近期有没有过婚外性接触,如果有,可以每月复查一次,也可以进行正规的驱梅治疗。 3、RPR 满意度比较低,近期也无婚外性接触史,那是否近期有过其它感染史,或者其它疾病,如怀孕、SLE 等, 如果有建议随访。 如果是 RPR 阳性,TPPA 阴性 1、如果以前感染过梅毒但是没有治疗过,此时可能已转为潜伏梅毒,建议要进行正规的治疗,并且随访 3 年。
2、如果以前感染过梅毒并且正规治疗过,但是没有经过正规的 3 年复查,建议复查随访一段时间。 3、如果以前感染过虽然治疗过,但是不正规,建议进行正规的驱梅治疗,并且随访 3 年。 4、不知道以前是否感染过梅毒,建议最好进行正规的驱梅毒治疗,并且随访 3 年。 如果是 RPR 阴性,TPPA 阳性结合临床:可能是梅毒治愈,可能是潜伏期梅毒,随访。关于稀释度, 滴度和效价的正确认识 稀释度(dilution)是溶液被冲淡的程度。例如,1ml 血清加 179ml 的生理盐水, 则稀释度 为 1:180。 滴度(titer)是稀释度的倒数。例如上例中的 1 :180 的稀释度,其滴度就是 180。效价是 滴度的同义词。效价即滴度,两者通用。当前虽然专业的化学和免疫学词典和专著中对这些词的 使用已规范化, 但在不少书刊的文章中常见误用, 如称效价 1: 40 之类。